骖騑乍解路三千,风物秦川慰眼前。
到处听来人语好,频年丰乐使君贤。
连朝话旧到更深,不尽娄江望远心。
莫怪老人添白发,儿童几辈换乡音。
周遭竹屿与花潭,槛外云光映翠岚。
尽有琐窗诗料在,不须回首忆江南。
这首诗是作者在任职期间,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父老的关心,而写下的一首咏怀之作。
我们来看第一句“就养秦中一路察访政声闻父老俱称中丞之贤抵署喜赋三章”。这是诗人在赴任途中的感慨。他在路上听到人们对自己父亲的评价,说他是一个贤明的官员,这让诗人感到高兴。于是他决定在这个地方(即“秦中”即今天的陕西省)上任,并准备在这里好好地工作。
第二句“骖騑乍解路三千,风物秦川慰眼前。到处听来人语好,频年丰乐使君贤。”描述了诗人到达后的第一印象。他看到的道路两旁的风景如画,使他感到心情愉悦。他听到人们谈论的都是好的,这表明这里的社会风气很好。他也听说这里的官员都很贤明,这让他更加相信这个选择是对的。
接下来两句“连朝话旧到更深,不尽娄江望远心。莫怪老人添白发,儿童几辈换乡音。”则表达了诗人与当地人的交流和他对故乡的思念。他与当地人交谈了很长时间,聊到了深夜。他发现这里的人们都很喜欢他的政策,这也让他感到很高兴。他也发现这里的老人和孩子们都换了新的口音,这也让他感到有点伤感。
最后两句“周遭竹屿与花潭,槛外云光映翠岚。尽有琐窗诗料在,不须回首忆江南。”则是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色。周围的竹屿和花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外面的云光映照在翠绿的山峦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些都给诗人带来了很多灵感,使他有了创作诗歌的素材。因此,他并不需要回头看自己的家乡。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新工作的期待和喜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怀念。通过描绘当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以及与当地人民的交流,诗人展示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