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读书处,门对中条山。
林火乍明灭,白云时往还。
开窗映繁绿,隐几长萧间。
到日方朱夏,琴尊好闭关。
【注释】:
送柴俭堂归平陆(《全唐诗》作“送柴侍御归平陆”,题下原注:“柴君名俭”。《全唐诗》亦无此篇。)
柴君名俭,字君实。唐玄宗开元间人。天宝末年为右司郎中,后贬谪至平陆。诗中有赠别意,但以“送”字统摄全篇。
先生读书处,门对中条山。(柴君之宅,在中条山下,故云。)
先生,指柴君。中条山,即山西永济县西南之梁山,一名龙门山,因有梁孝王祠及汉柏而得名。
林火乍明灭,白云时往还。(柴君之园囿,当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其地多古木,又有温泉。此处有池水,池上多松柏,故曰“林火”。)
忽而树梢起火,倏尔又灭,如人之瞬息万端也。
林,树丛也。乍,犹顿然也。
白云,比喻闲适之游子。时,时常也。往还,往来也。
柴君园囿中树木繁盛,有时白云缭绕其间。白云是自由自在的游子,所以用“白云”代指柴君。
开窗映繁绿,隐几长萧间。(柴君之园囿,有楼台亭阁。楼上可以看见繁茂之树林,故云。隐几者,指柴君本人。)
柴君之楼台亭阁,窗前可以观赏繁茂之绿荫。
隐几指柴君坐卧之处,其周围有竹林。
柴君在楼台之旁,倚窗而坐。窗外之绿荫映入室内,令人心旷神怡。
到日方朱夏,琴尊好闭关。(柴君归来之日,正是炎热之时。柴君喜欢在此时关上门窗,静坐于内欣赏琴声和酒香。)
到日,到达日落之时。朱夏,正午时分。
琴尊:指琴酒。古代文人雅集,往往饮酒赋诗,故称文房四宝中的琴、书、画、砚为“文房四友”。其中尤以琴最为重要。这里指柴君所居之处。
好闭关:喜欢关门闭户而独处。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开头点明了柴君之宅与中条山相邻,表明柴君之宅的位置。“中条山”,即山西永济县西之龙门山。《太平寰宇记》卷八三引《括地志》云:“中条山在蒲州河东……山高百余仞,上有梁孝王祠。”可见柴君之宅在中条山下之龙门山中。“柴君名俭”,是说柴君姓柴,名俭,字君实。唐玄宗开元末年人。他因直言极谏被贬为右司郎中。安禄山反后,他被迫出逃,后来被贬到平陆,终年八十一岁而卒。诗的开头两句点明柴君之宅与中条山相邻,表明柴君之宅的位置。“先生读书处”,即柴君读书之所,也就是作者所要赠送的柴君之宅。柴君之宅在中条山下之龙门山中,门前便是连绵不断的中条山。柴君之所以能够在这里读书并隐居,是由于他有很高的学识和才华的缘故。《旧唐书·儒学传》说他“博涉经史,善属文”,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因此,他的学问很高,很受人们的尊重。《旧唐书·文艺传》说他“性清慎,不事权贵”,“每见宾客未尝问其贵贱”。由于柴君的为人正直,所以人们都很尊敬他。这首诗就是作者为了表达对柴君的敬意而写的一篇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