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心绪久寒灰,蜀垒秦关去复回。
两地有家离聚苦,连营无路梦魂猜。
几人还唱从军乐,何日真逢拨乱才。
行尽残山重叹息,年时已是贼中来。
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
长途心绪久寒灰,蜀垒秦关去复回。
两地有家离聚苦,连营无路梦魂猜。
几人还唱从军乐,何日真逢拨乱才。
行尽残山重叹息,年时已是贼中来。
注释:
- 戊午:指唐代天宝十四年(755)。
- 蜀垒:指唐朝的剑门关。
- 秦关:指唐朝的潼关。
- 两地:指剑门和潼关两地。
- 连营无路:形容战局混乱,无法找到一条通往家乡的路。
- 几:多少。
- 何日:何时。
- 行尽残山:走遍了残破的山丘。
- 年时:往年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戊午(公元755年)二月九日出栈后,在宝鸡县题写于壁上的作品。诗人以旅途为背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句“长途心绪久寒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在外漂泊,心情如同被冰雪覆盖的灰烬一样冷漠。这里的“长途”指的是诗人的行程,而“心绪”则是指他内心的感受。
次句“蜀垒秦关去复回”,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蜀垒和秦关分别是唐朝的剑门关和潼关,这里分别代表了四川和陕西。诗人通过这两个地名,巧妙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第三句“两地有家离聚苦”,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诗人身处两地,既不能回家团聚,又无法摆脱战争带来的痛苦。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诗人的内心更加沉重。
第四句“连营无路梦魂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诗人被困在军营中,无法找到一条通往家乡的路,只能依靠梦境来寻找希望。这里的“连营”和“梦魂猜”都暗示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未来的恐惧。
第五、六句“几人还唱从军乐,何日真逢拨乱才”,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态度和期待。诗人认为,只有等到国家真正平定混乱,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这里的“从军乐”指的是士兵在军队中的娱乐方式,而“拨乱才”则是指能够平定乱世的人。
第七、八句“行尽残山重叹息,年时已是贼中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感慨和总结。他走遍了所有的山丘,心中充满了遗憾和哀伤。而诗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他自己也是战争中的一员,曾经生活在战乱之中。这里的“贼中来”指的是诗人曾经参与过的战斗。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