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陵山水蓄不平,气撼大江奔鲲鲸。
此峰又如赴渴马,勒鞍突入梅花城。
城头历乱姑缭曲,三百六十朵数清。
何年妙手著山顶,拓地庀材筑此亭。
山已钟灵名毓秀,合似秀名为亭名。
南北峰头齐插脚,东西湖面净洗晴。
我来秋高气愈爽,倪迂倪迂得共登。
云路原非别有天,我欲与子御风行。
山下有泉分清浊,探原此地最上乘。
此心本原证无异,濯缨濯足徒取憎。
目极江涛东流去,日落林峦猿鹤惊。
山前遥指荒祠在,还当一访严子陵。

《登秀亭》之志

严陵的山水孕育着不平之气,气势如同大江奔涌的鲲鲸。此峰仿佛一匹奔赴口渴之地的马,一勒鞍,便跃入那梅花盛开的城头。城中曲折蜿蜒,宛如姑缭曲,三百六十个弯道清晰可见。何时才有一位妙手能为山顶题名,又是怎样巧妙布置了这片土地和材料来筑造这座亭子。

山已因钟灵毓秀而声名远扬,它仿佛是专为这座亭子而生的名字。南北峰头像是并肩而立,东西湖面在晴空下显得异常清澈。我来这里时,秋日的气息让人心情更爽朗。与倪迂一起攀登,共赏这绝美的风景。

山下清泉分流,探源之处最是上乘。我的心中本原如此,证无异理,濯缨濯足却引来了世人的非议。极目望去,只见江涛向东流去,落日余晖映照着林峦与猿鹤,它们似乎也在惊扰这宁静的景象。山前遥指,荒祠隐约可见,或许应当前往探访那位被称颂的严子陵。

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秀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及其历史渊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文化传统的尊崇。诗中“气撼大江奔鲲鲸”一句,生动地传达出了大江之水势不可挡的力量,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波动,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江水的浩渺与雄浑。而“何年妙手著山顶,拓地庀材筑此亭”则表达了对古人智慧与匠心独运的赞美,同时暗喻了这座亭子的珍贵和独特。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将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