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屡更易,遭厄如沸汤。
上天降英主,戡乱定四方。
偃武修文德,纳谏大度彰。
规模实宏远,治具咸毕张。
不以诈谋用,浊流源岂长。
洵为得政要,君作臣之纲。
赐绢保勋旧,豁达胜汉皇。
因弓悟治理,情变难尽详。
偏信受欺蔽,兼听日炽昌。
封建非善政,百药言实臧。
狱讼关民命,稍忽罹咎殃。
集思庶广益,虚公辨奸良。
卓识止封禅,戒盈刻不遑。
贞观诚令辟,后嗣嗟内荒。

这首诗是关于唐太宗的,他在贞观年间治理国家,实行了许多改革政策。下面是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注释:

  1. 正统屡更易,遭厄如沸汤。 (正统屡次更迭,国家遭遇灾难就像沸腾的水一样。)
  • 正统:指国家的正统统治时期。
  • 屡更易:多次更换朝代或政权。
  • 遭厄:遭遇困难或危机。
  • 沸汤:沸水翻滚,形容混乱或动荡。
  1. 上天降英主,戡乱定四方。 (上天降下英明的君主,平定战乱,安定四方。)
  • 英主:英明的君主。
  • 戡乱:平定战乱。
  • 定四方:安定各地。
  1. 偃武修文德,纳谏大度彰。 (停止战争,推崇文化道德,采纳直言不讳的建议,显示出宽广的胸怀。)
  • 偃武:停止战争。
  • 修文德:推崇文化道德。
  • 纳谏:采纳直言不讳的建议。
  • 大度:心胸宽广。
  1. 规模实宏远,治具咸毕张。 (国家的治理范围非常广泛,各项制度都已经完备。)
  • 规模:治理的范围。
  • 宏远:广阔深远。
  • 治具:治理的工具和方法。
  • 咸:都。
  • 毕张:完备。
  1. 不以诈谋用,浊流源岂长。 (不采用欺骗的手段,浑浊的根源就不会长久。)
  • 以:使用。
  • 诈谋:欺骗性的策略或手段。
  • 浊流:比喻不良的风气或行为。
  • 源:根源。
  • 岂:怎么。
  1. 洵为得政要,君作臣之纲。 (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治国之道,君王是臣民的榜样。)
  • 洵:确实如此。
  • 为:是。
  • 政要:治国之道。
  • 君作臣之纲:君王作为臣民的榜样或标杆。
  1. 赐绢保勋旧,豁达胜汉皇。 (赏赐财物来保护功臣,豁达的态度胜过汉朝的皇帝。)
  • 赐绢:赏赐财物。
  • 勋旧:功臣。
  • 豁达:宽厚大度。
  • 胜:胜过。
  • 汉皇:汉朝的皇帝。
  1. 因弓悟治理,情变难尽详。 (通过弓箭的使用领悟治理,但情感的变化难以完全明了。)
  • 因弓悟治理:通过弓箭的使用领悟治理之道。
  • 情变:情感的变化。
  • 难尽详:难以完全明了。
  1. 偏信受欺蔽,兼听日炽昌。 (只相信自己的意见会受欺骗蒙蔽,如果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就会变得兴盛昌盛。)
  • 偏信:只相信自己的意见。
  • 受欺蔽:受到欺骗和蒙蔽。
  • 兼听:同时听取意见。
  • 日炽昌:日渐兴盛兴旺。
  1. 封建非善政,百药言实臧。 (分封制不是好的政策,各种建议都是有益的。)
  • 封建:分封制,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即将土地分封给诸侯,由诸侯管理地方。
  • 非善政:不是好的政策。
  • 百药言实臧:各种建议都是有益的。百药:百种药物,比喻多种多样的建议。臧:有益。
  1. 狱讼关民命,稍忽罹咎殃。 (诉讼案件关系到民众的生命,稍有疏忽就会遭受灾祸。)
  • 狱讼:诉讼案件。
  • 关:关联。
  • 民命:民众的生命。
  • 稍忽:稍有疏忽。
  • 罹咎殃:遭受灾祸。
  1. 集思庶广益,虚公辨奸良。 (广泛收集意见,是为了取得更多的好处,公正地辨别善恶。)
  • 集思:广泛收集意见。
  • 庶:希望,此处表示希望。
  • 广益:获得更多的好处。
  • 虚公:公正无私。
  • 辨奸良:辨别真伪和好人。
  1. 卓识止封禅,戒盈刻不遑。 (卓越的见识在于祭祀天地,不要因为贪心而忽视其他事物。)
  • 卓识:卓越的见识。
  • 止封禅:停止对天地的祭祀活动。
  • 戒盈刻不遑:不要因为贪心而忽视其他事情。戒盈:警惕自己不要过于贪心。刻:刻度,比喻限度或时间。不遑:来不及。
  1. 贞观诚令辟,后嗣嗟内荒。 (贞观时期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后代子孙却感叹国运空虚。)
  • 贞观:唐朝的第二个年号,唐高祖李渊年号。令辟:美好的开始。
  • 后嗣:后代子孙。嗟叹:叹息、哀叹。内荒:国内空虚、衰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