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由内竖,酷信难变更。甲申春三月,流贼围北京。
我辈富贵在,开门纳自成。庄烈殉社稷,国亡名不倾。
狐兔据宫阙,三桂请义兵。一鼓灭群贼,定鼎拯苍生。
得天下最正,孰能同大清。凛承百王后,读史思持盈,古事寸心鉴,取法择善行。
百篇咏几暇,自警非自鸣。继统仔肩重,宵旰亹敬诚。
日强勉不息,惕若望治平。
【诗句释义】
读通鉴纪事本末·甲申鼎革(明亡由内竖,酷信难变更。甲申春三月,流贼围北京。我辈富贵在,开门纳自成。庄烈殉社稷,国亡名不倾。)
【译文】
明朝灭亡,因为内部宦官的阴谋,他们相信并难以改变。甲申年春三月,流寇包围了北京。
我们这些人富贵在望,打开城门接纳李自成。庄烈帝殉节了国家,但国家灭亡名声并不倒。
狐狸兔子占据了宫殿,三桂请求义兵。一声鼓响消灭了群贼,定鼎拯救百姓。
得到天下最正派,谁能与大清同日而语?敬畏接受百王之后,读书思考持盈,古事寸心为鉴,取法选择善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末年的动荡不安和混乱局面,通过描绘历史事件来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担忧。诗中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正义的追求。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对个人责任和担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