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人王粲老,百不合时宜。
创后应思痛,几先不入危。
雨云随反覆,衡泌且栖迟。
已废经纶事,春蚕尚有丝。
【注释】
和:应和;听潮楼:指林则徐在福州时所建听潮楼;王粲老:三国时蜀汉人王粲曾作《七哀诗》,其中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守东都险,还共过秦川”的句子,这里以王粲自比;百:许多,多;合:适应;思痛:深思痛悔;几:几乎,差不多;反覆:反复无常;衡泌:山名,在福建闽侯县西北;栖迟:停留,休息;经纶:治理国家大事;春蚕丝:比喻才能或功绩。《后汉书·冯衍传》说冯衍“春蚕衔绪,衔尾入皇天。”
【赏析】
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期间,曾大力整顿海防,严禁鸦片走私,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当地经济,兴修水利,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使福州沿海地区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也逐步安定下来。这首诗是诗人在听到友人王倩老来而赋的,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全诗八句,前四句写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中间四句写友人对自己的思念,最后两句写二人虽久别而感情依然不衰。
首联“依人王粲老,百不合时宜”,说自己像王粲一样年老体弱,却仍然关心国事,忧心忡忡,但总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因而感到苦闷。“百不合时宜”意谓自己一生坎坷、多灾多难,与王粲的不幸遭遇相同。“合时宜”与“不入危”相对,前者表示顺适时代、迎合世俗的意思,后者则表示违背时势、触犯忌讳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关心国家大事,但却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颔联“创后应思痛,几先不入危”,写诗人对过去的事情追忆和感慨。“创后”即创业之后,指诗人在福州创办洋务事业。“应思痛”即应当思考痛惜之意。这里诗人用反语,意思是自己当初创办洋务事业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取得显著成效。“几先不入危”,即几乎陷入危险之中。这两句是说自己当初创办洋务事业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取得成功。
颈联“雨云随反覆,衡泌且栖迟”,“雨云”“反覆”都是喻意,指政治形势的动荡不定,人事的反复无常。“衡泌”“栖迟”是实,指作者当时的处境。“栖迟”意为逗留、停留。这两句是说,自己所处的环境变幻莫测,难以安居乐业。
尾联“已废经纶事,春蚕尚有丝”。诗人借用了典故,“经纶”原指治理国家大事,这里指办洋务事业。这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放弃了办洋务事业的机会,但仍不失为一个有才能的人;就像春蚕一样,虽然吐不出丝来,但仍然是有价值的。这两句是说,尽管自己曾经办过洋务事业,但是自己仍然是有价值的。这里的“春蚕丝”是比喻自己的才能或功绩。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经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