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笳隐隐月当窗,黄鸟哀鸣去此邦。
漫道分龙渡东海,竟无苏鲋决西江。
干戈满地孤城险,波浪兼天巨舰撞。
羡杀馀姚吴季子,星旗队里换云幢。
【注释】
和哭盦(kě)道人易实甫观察台舟感怀原韵
悲笳(jiā)隐隐月当窗,黄鸟哀鸣去此邦。
漫道分龙渡东海,竟无苏鲋决西江。
干戈(gān)满地孤城险,波浪兼天巨舰撞。
羡杀馀姚吴季子,星旗队里换云幢。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观察台舟时有感而作,抒发对国事家愁的忧思与无奈之情。
开头两句写景抒情:月夜中听到远处传来悲笳之声,不禁勾起了诗人的乡愁。“黄鸟”句化用《左传》:“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呜呼,而知者希,以残年余命,曾不能有所厎(底,底定),请与吴人战死,以葬越国之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国事家愁而感到悲哀、愤懑的情绪。
接着写诗人看到的景象:虽然“分龙渡东海”,但“竟无苏鲰决西江”。意思是说,虽然我们大宋有“分龙”般的人才,但是没有像屈原那样忠诚的人,来“决江”报国。“分龙渡东海”,语出《史记·封禅书》所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国,置其使者侍之长,各择其比日日祠神,有司奉祠之。”意思是将国家分成三十六个郡国,分别派遣使臣去各地祭祀。“分龙渡东海”比喻宋朝人才辈出。“苏鲰”指屈原。《战国策·魏策四》:“苏秦喟然叹曰:‘惜哉!楚不用项燕,而后世以屈原为楚怀王忠矣;不用范蠡,而后世又以越用兵晦矣。’”意为惋惜啊!楚国不任用项羽,后来人们却把屈原当作楚国的忠臣;楚国不任用范蠡,后来人们又把他看作越国的能臣。屈原被贬到湖南沅、湘流域,后被流放至汉北。“苏鲰决江”,比喻人才不被重用。
“干戈满地孤城险”的意思是:战争不断,遍地烽火,到处都是战场。“波浪兼天巨舰撞”,意思是说海上波浪汹涌澎湃,巨大的战舰碰撞撞击。
最后一句:“羡杀馀姚吴季子,星旗队里换云幢。”“馀姚”是春秋时期越国人文种的邑名。“吴季子”即伍子胥。伍子胥辅佐吴王阖闾伐楚获胜,被封在馀姚之地。“星旗”即五色旗帜。伍子胥率军灭楚返齐,齐襄公送他上船时还为他饯行,并赠给他一把宝剑。临别时,“子胥乃抽剑而问之曰:‘吾闻夫差日夜勒兵,难之若九国之师,寡君越在草莽之中,敢不惟命是听?今君王提携寡人,将何之?’于是鞭平胡尘之马,汗洒吴钩之霜。遂自刎而死。”伍子胥挂剑自杀的故事流传甚广。所以这里“星旗队里换云幢”比喻伍子胥挂剑而亡。
综观全诗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主旨是抒发国事家愁的忧愁与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