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豆剖鼎将移,太息桓、灵不可为!
乱世孝廉为国贼,当途谶纬属佳儿。
文章岂特祢衡死,经济难瞒许邵知。
我笑将军争汉土,葬身何地至今疑。

诗句释义与赏析

魏武帝《瓜分豆剖鼎将移,太息桓、灵不可为!》

诗句原文

  • “瓜分豆剖鼎将移”:描述政治局势的分裂和国家的动荡不安,比喻国家权力的分散,暗示着国家的不稳定和危机。
  • “太息桓、灵不可为!”:桓帝和灵帝是东汉末年的两位皇帝,此句表达了对这两位皇帝无法挽回国家败局的惋惜和无奈。

译文

  • “乱世孝廉为国贼”:在动乱的时代,那些以孝廉身份出现的人们往往被视为国家的祸害。这里的“国贼”是对那些不作为、只知追求个人利益而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的讽刺。
  • “当途谶纬属佳儿”:意指那些依赖占卜和预言来治国的人,被视作有才能的人,但实际上这些做法往往无助于国家的真正发展。
  • “文章岂特祢衡死”:此处指的是文章或文学创作不应局限于某一个人,而应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不应被个别人物的死亡所局限。
  • “经济难瞒许邵知”:许邵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此处表示在经济政策和政治决策方面,很难有谁能像许邵那样洞察秋毫,提出真正可行的建议。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魏武帝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诗中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政治腐败、道德沦丧以及文化堕落等现象。特别是通过对桓帝、灵帝及其政策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和人民福祉的深切忧虑。同时,诗作也展现了曹操本人的政治智慧和远见,他不仅关注当前的危机,更思考如何从长远的角度解决问题,这种前瞻性的思考是其政治成就的重要一环。此外,诗中的许多观点和表述,如“乱世孝廉为国贼”,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提示我们在任何社会中,都应警惕那些只顾自身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的个体行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