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材爨下认焦桐,结素高山流水中。
瞥尔六旬仍故我,岿然一座可无公。
老能遂服庸非福,宦到空囊不讳穷。
四壁虫声灯一豆,坐听庭树起秋风。
【注释】
- 搜材:搜寻木材。爨下:指火炉旁,这里指烧火做饭的地方。焦桐:指用木头制成的乐器,这里指琴。
- 结素:指琴声悠扬。高山流水:指知音相合。
- 瞥尔:转眼之间。六旬:六十年。
- 岿然:高大挺拔的样子。一座:指一个人。
- 老能遂服庸非福:年纪大了还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不是福气。
- 宦到空囊不讳穷:做官到穷困的地步也不隐瞒。
- 四壁虫声灯一豆:四周墙壁上蟋蟀的声音,灯光下的一盏油灯。
- 坐听庭树起秋风:坐在庭院中,听着秋风的声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陈丈家偶遇新秋之景时所写。首联描绘了一幅秋天劳作的画面,作者在火炉旁寻找木材,用木琴弹奏出高山流水般的悠扬之声。颔联通过对比来表现诗人对于岁月流转和人生态度的思考。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已经六十岁,但仍然保持一颗童心,不被世俗所累。然而,他也意识到,即使再怎么努力,也难免有一天会面临困境,这让他感到忧虑。
颈联则转向对人生境遇的感悟。诗人说,年纪大了还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这并不是什么福气;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那就不应该去隐瞒这个现实。这里的“老能遂服庸非福”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难的认识和接受,他明白,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有时候面对困境,需要勇敢面对,而不是逃避。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诗人说,当一个人走到人生的尽头,即使是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避免贫穷的命运。这是一种对于生命无常的深刻领悟,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偶遇新秋之景时的心境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境遇、年龄与命运的深刻认识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