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水桃花一棹轻,汪伦欲送谪仙行。
诗如按日间相课,交到忘年淡有情。
弓下箫声谐凤侣,云间帆影羡鹏程。
菽庄亲友如相问,为道稽康学养生。
【解析】
“潭水桃花一棹轻,汪伦欲送谪仙行”:桃花潭的水波荡漾,桃花潭边,一叶小舟轻轻摇曳。汪伦想要送你去远方,就像古人所说的“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里“谪仙”是作者自喻,表达诗人欲远游的情愫。
“诗如按日间相课,交到忘年淡有情”:诗歌如同每天的功课一般,每日吟诵、练习,到了交卷时才想起,而与朋友交流的时候却已经忘记时间的流逝,忘却了彼此年龄的差异。这里的“忘年”是说诗人和朋友交流时,没有年龄差距,没有隔阂之感。
“弓下箫声谐凤侣,云间帆影羡鹏程”:弓下箫声和谐,仿佛凤凰伴侣;云间帆影羡慕,如同大鹏展翅飞翔。这两句写诗人在友人家中,听到琴瑟和鸣,看到友人的家国情怀,不禁为之动容。这里的“凤侣”是说琴瑟和鸣,“鹏程”是说大雁南飞,比喻友人远大的志向。
“菽庄亲友如相问,为道稽康学养生”:在友人的家,诗人想起了自己的好友郑板桥,他虽然身体不好,但是依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像嵇康一样过着清高的生活。这两句诗人在感叹自己与友人不同的处境的同时,也表明自己要效仿友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
①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②第一句“潭水桃花一棹轻”,写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情景。“潭水桃花”、“一棹轻”写出了离别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汪伦欲送谪仙行”以“谪仙”自喻,表达自己远游的志向。
③第二句“诗如按日间相课”写诗人与友人交往的情境。“诗如”写出诗人对于诗歌的重视,“相课”写出了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④第三句“交到忘年淡有情”写诗人与友人交往的状态。“忘年”是指年龄相差不大的朋友,“淡有情”写出两人之间的真挚友情。
⑤第四句“弓下箫声谐凤侣”写诗人听友人弹琴的情景。“弓下”指弹琴的动作,“箫声谐凤侣”写出了友人的琴艺高超,能与凤凰相和。
⑥第五句“云间帆影羡鹏程”写诗人看友人乘船的情景。“云间”指看朋友乘船远去的背影,“帆影羡鹏程”写出了诗人的羡慕之情。
⑦第六句“菽庄亲友如相问”写诗人在友人家看到的场景。“菽庄”指友人家的庭院,“亲友如相问”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相见的场面。
⑧第七句“为道稽康学养生”写诗人感慨自己与友人不同的情况。“为道稽康学养生”写出诗人想效仿友人的生活方式,学习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