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平谁是拥专城,嗜利依然鹬蚌争!
随意屠人亡法律,托言富国恣讥征!
是真凉血嗟何补?
但有金钱了不惊!
天下滔滔皆此辈,丧心毋乃负苍生!
【注释】
和:和作,应和。杜鹃:一种鸟类。南杂感:指杜甫的七律《登高》。时平:太平之时。谁:何人。拥专城:占据一座城池。
鹬蚌相争:比喻两方斗争。
屠人:屠杀人民。
凉血:形容心肠冷酷如铁石,无情无义。嗟(jiē):叹词。补:补救。
了不惊:一点也不感到惊慌。
丧心:丧失良心。负:对不起。苍生:百姓。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唐朝国运已走向衰亡。杜甫对朝廷腐败无能、奸臣当道深感失望。这首诗便是他在这种心情下写下的。
首联写天下无事之时,贪利的人还是那么多,他们为了一点小事,就不惜杀人。“嗜利依然鹬蚌争”,意思是说,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与别人争斗,就如同河蚌之间相互争斗一样。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贪婪行为的讽刺。
颔联写这些贪利的人随意屠杀人民,却仍然能够逍遥法外,欺压百姓。“随意屠人亡法律”指的是那些贪利的人随意地屠杀人民,却没有任何法律制裁他们。“托言富国恣讥征”是指他们假装为国家富裕而肆意征收赋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无视法律的行为的谴责。
颈联写这些人虽然看似冷酷无情,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是如此自私,甚至于连金钱都不如他们的生命重要。“是真凉血嗟何补?”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人内心冷漠无情的讽刺。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尾联写这些贪利的人虽然数量众多,但他们的行为已经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这个国家将无法维持下去。因此,诗人呼吁大家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辜负了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者对于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