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图书付劫灰,那堪问讯故园梅?
怜渠傲骨嶙峋甚,犹自含香海外来。
【解析】
题画梅,赠宗人穆堂同年:把金石书画付给火灰,那堪问候故园梅花?怜惜它傲岸的风骨嶙峋,依然含着香气飘洋过海。
鉴赏
本诗是诗人对宗人穆堂赠送梅花的答谢之作。诗人以“题”字点明了作品的题材和内容。首句写梅花被毁,第二、三句写梅花依旧,最后两句写梅花的品格。
全篇语言简练,含蓄,耐人寻味。前两句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作者用“金石图书付劫灰”比喻国事的衰败;而“那堪问讯故园梅!”则暗指自己身处异地,无法回家,只能遥寄相思之情。后两句是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傲骨嶙峋”形容梅花枝干挺拔,枝叶繁茂,花大色艳,清香四溢,不畏严寒,傲然独立,不惧强权。这一句中“傲骨”“嶙峋”“海外来”,都极言梅花不畏艰难,傲雪凌霜的品质。
【答案】
题
- 金石图书付劫灰(“金石”指古代文物或文献,“图书”指书籍,“劫灰”比喻战乱或灾难)
- 那堪问讯故园梅(“问讯”即问候,“故园”指家乡,故乡的梅花)
- 怜渠傲骨嶙峋甚(“怜”是“怜惜”的意思)
- 犹自含香海外来(“犹自”意为仍然,“含香”指花香,“海外”指遥远的海外)
译文
我把那些珍贵的文物书籍付之一炬(“付”是“交付,给予”的意思)
哪堪得到故乡梅花的消息!
可叹它的傲骨嶙峋(“傲骨”意为高傲的骨气,“嶙峋”意为形容山石突兀不平)
还自带着香气飘洋过海(“飘洋”指远渡重洋,“来”指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