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禾苗待插田,昂头注眼望青天。
西南风紧飞晴雪,转过墙头是木棉。
注释:田野上万顷的禾苗等待着插田耕种,昂头仰望着蓝天,盼望丰收。西南风劲吹,飘落的雪花像晴雪一样飞舞,飞过了墙头,转过山头是木棉树。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劳动的热爱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万顷禾苗待插田,昂头注眼望青天。
西南风紧飞晴雪,转过墙头是木棉。
注释:田野上万顷的禾苗等待着插田耕种,昂头仰望着蓝天,盼望丰收。西南风劲吹,飘落的雪花像晴雪一样飞舞,飞过了墙头,转过山头是木棉树。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劳动的热爱以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面,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逐项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考生应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作答;另外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如“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羁旅”等。最后要附上赏析,注意字数限制。 “此地原羁旅,逢君是故人。”首联交代诗人当时客居在鮀浦的原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羁旅”即羁留漂泊之人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 - 注释:“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高山,“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他们在一起时总能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 译文:那些闻名的高山,那里有着与我志趣相投的好友们,他们总是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2. 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 - 注释
【注释】 台:指台湾。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叶”: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自处贫非病”:说自己贫困不是病态。“相传笔代耕”:说传家以写诗为业。“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问苍天为何有这等罪过;误我一生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流下思乡的泪水,放弃祖宗的基业。“松楸”:松木棺材。“一掬思乡泪”即一掬思乡之泪,形容悲苦之情。 【赏析】 此诗题作“台感”
【解析】 (1)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一年。诗人在台南筹防局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感慨颇深。“忆昔”二字总领全诗,表明诗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2)“乡人”,指当地的老百姓。“义愤同”,意指乡人与作者有共同的义愤。 (3)“黔驴”,指贵州产的驴。《黔游记》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见之者无不愕跃。”意思是说贵州没有驴,有人将一只贵州驴运到京城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二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宴会上,宾主之间共同品味诗词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当筵无俗客,宾主共徘徊: - 无俗客:宴会中没有普通世俗之人,只有高雅的宾客。 - 宾主共徘徊:主人和客人一起徘徊,相互欣赏对方,体现了宾主间的和谐与尊重。 2. 帘影入纤月,车声响薄雷: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孝弟皆天性,披图自有真。荆田欣爱日,萱国庆长春。燕喜诗歌鲁,乌私表欲陈。触予游子恨,风木倍思亲! 注释:孝顺和弟妹都是上天赋予的本性,看这幅画就能明白这一点。荆山田里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的生日就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燕地的人们喜爱唱歌跳舞(这里可能指燕赵地区的民风),乌鸦在树上筑巢,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渴望。触动了我游子的哀愁,看到这棵枯死的大树,我更加思念亲人。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一 主人邀请重聚,几榻清幽无尘埃。日间畅游陶渊明,风流才子贺知章。众人皆为韵友,独我劳碌心未宁。仍忆兰亭雅集时,诸王皆是亲族朋。 注释与赏析 1. 注释: - 主人邀再饮:主人再次邀请大家共饮。 - 几榻净无尘:房间非常干净,没有一丝灰尘。 - 日涉陶元亮:日间游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 风流贺季真: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如贺知章。 - 群公皆韵友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宝琛,“喜”“赖”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有客悬徐榻,劳君下董帷”两句写自己设宴招待朋友的情景,“养亲原笔砚,报国此须眉”两句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决心,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答案】 ①我有幸与阁下相会,在潮州
【解析】 本诗的翻译,应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诗,准确达意,通顺流畅。 【答案】 (1)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译文:我漂泊在海上,独自来到广州。 注释:“鮀浦”指珠江口一带。“羊城”指广州,古称羊城。 赏析:此联点出作者的行踪和居处。作者由广东沿海而到广州,是因避战乱,寄身于此。 (2)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译文:家乡的田地已变成荒草,百姓们却还活在虎口之中。 注释:牛栏栅
岁除日得家书(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 腊鼓催声急,惊心又岁除。 酒添游子恨,春入老兄书。 身世浮萍似,家山劫火馀! 辽东还白帽,明日愧华裾! 注释: - 腊鼓催促着新年的脚步声,让人心惊胆战地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夜。 - 酒桌上,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因为家乡的亲人在远方传来了书信,带来了他们的消息和关怀。 - 我感觉自己如同飘荡不定的浮萍一般,不确定自己的命运归宿
诗句原文: 山衙未见菊花开,有酒羞衔九日杯。 望泽不知千万户,最难风雨满城来。 诗句翻译: 在衙门中并未见到盛开的菊花,心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因为手中拿着的美酒也难以消弭对秋天的思念。 我望向那些被雨水覆盖的广阔农田,却不知道有多少户人家。最难熬的是,无论何时何地,狂风大雨都会如期而至。 关键词注释: - 重九日: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 - 徐展云先生、林致和孝廉
重阳节,徐展云先生、林致和孝廉陪同游石门岭;我因公务缠身,未能与他们同行。 官府正催租,我催租却心灰意冷,因为催租使我败兴。 寄问四方的父老乡亲,今年禾稻能否丰收
重九日,徐展云先生、林致和孝廉偕游石门岭,酉儿执鞭从之;余以官守所羁,不获同往 劳生底事为人忙,见说游山愿未偿。 偏是一官能束缚,海天辜负此重阳! 注释: 重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以示庆祝。 徐展云先生、林致和孝廉:徐展云和林致都是作者的朋友,他们一起游览了石门岭。 酉儿执鞭从之:酉儿是作者的妻子,她拿着马鞭随从。 劳生底事为人忙:人世间有许多烦恼和琐事需要操心。
注释: 浓云倒卷黑风飞,转瞬天低墨四围。 一幅画图临小米,断桥孤艇挂蓑衣。 译文: 乌云翻滚如黑色巨龙卷起,瞬间天空低垂如同墨汁涂抹四周。 一幅水墨画般的景色呈现在眼前,小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断桥下,船上的人披着蓑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中的风景画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天的美景与诗意。首句“浓云倒卷黑风飞”,描绘了乌云翻涌、气势磅礴的景象,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注释】 1.观雨即事:观看下雨时的景物。 2.种种阴霾:指乌云密布、天空昏暗。 3.电光:闪电。 4.轰雷:巨大的雷声。 5.潭:池塘。 6.痴龙睡:形容雷电击中水面,激起水花的壮观景象。 7.露爪翻鳞洒雨来:形容雨滴打湿了龙的爪子和鳞片。 【赏析】 《观雨即事》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通过观察天气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 第一句“种种阴霾闷不开”
【注释】 潇潇:雨声。繁:大而密。卷帘:收起窗帘。中庭:庭院。已如:就像。郊原:郊外的原野,指野外。 【赏析】 这是一首写雨景的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首句“不厌潇潇入耳繁”表明诗人不怕雨打在身上,因为雨打在身上很凉快。次句写自己久久地卷起窗帘,静静地听着雨打窗户,直到日暮天黑。第三句是说:院中的池塘已经涨满了水,像小溪一样流过院子,但不知那郊外的原野上雨水有多少。第四句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