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春江上已天,廿年兵燹已云烟。
主人携手鸡峰下,不踏台山又五年!
【赠许梓桑】
杨柳春风江上已,廿年兵燹已成云烟。
主人携手鸡峰下,不踏台山又五年!
注释:
杨柳春风江上已,廿年兵燹已成云烟。
译文:
杨柳在春风吹拂的江面上摇曳生姿,已经过去二十年了,战乱纷争已经成为过去的事就像烟雾一样散去了。
主人携手鸡峰下,不踏台山又五年!
译文:
主人手牵手来到了鸡峰山下,又过五年了还没有踏上台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友人的一首怀古诗。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去时光的无限感慨。
首句“杨柳春风江上已”,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江景图。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生姿,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而江水则流淌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这两句通过景物的描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氛围。
次句“廿年兵燹已云烟”,则转入主题,表达了对战争破坏和历史沧桑的思考。这里的“廿年”指的是过去的二十年,而“兵燹”则是指战乱纷争。诗人用“云烟”来形容战争带来的破坏,形象地描绘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这种表达方式既简洁又深刻,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痛苦和沉重。
第三句“主人携手鸡峰下”,继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主人手牵手来到了鸡峰山下,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正在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或者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来。这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具体原因,但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的期待和焦虑。
最后一句“不踏台山又五年”,则是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这里提到了“台山”,可能是某个重要的地名或者象征某个地方或人物。而“又五年”则表示已经过去了五年,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作者没有明说,但却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一种含蓄的表现手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感受。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对春天江景的描绘、对战争破坏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