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教昌黎重正葩,按之沈实扬高华。
寄声报与山灵道,开遍荒山六万花。
【注释】
题蟫窟主人诗卷:题写在洞穴里的诗人的诗卷。蟫窟:洞穴。
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重正葩:指韩愈文章重实不尚空谈,崇尚“正”与“葩”(美艳),即“正葩”。
按之沈实扬高华:意谓其诗文质朴沉厚而不失文采华丽。按之:以之为鉴。按:以,用。沈实,质朴沉实。扬高华:扬,提升、发扬。高华:高雅。
寄声报与山灵道:将诗歌寄给山林之神。寄声:寄语,托付之意。
开遍荒山六万花:形容诗卷传布广泛,像花朵一样遍布于山野。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诗赞人,赞韩氏之学风和为人。诗的前两句赞美韩愈的文章,后两句赞美韩愈为人的品格。
首句“诗教昌黎重正葩”,赞扬了韩愈的诗教,突出他重“实”不尚“华”,强调“正”与“葩”的有机结合,认为只有“正”才能使文章有骨,“葩”才能使文章有血;只有“正”才能使文章具有思想性,才能成为有价值的作品。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散文和诗都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主张的“文以载道”的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在文学创作实践中,也始终贯彻这一理论,他的散文如《原道》、《进学解》、《争臣论》等都是以议论为主,但同时也注重形象的刻画和语言的修饰。韩愈的诗也多是抒情言志,但在艺术表现上,他追求的是雄浑刚健、气势豪迈的风格。韩愈的诗歌在内容上多涉及儒家经典及历史故事,表现出他的儒学思想和政治抱负。韩愈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直率明快,富于变化和韵味,在艺术表现上也力求做到刚健有力、气势磅礴。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都体现了这些艺术特色,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登鹳雀楼》《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题蟫窟主人诗卷》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一幅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句“按之沈实扬高华”,赞扬了韩愈的文章,突出他的文章质朴沉实而不失文采华丽。韩愈的散文风格质朴自然、平易流畅,富有真情实感,同时,他的散文在艺术上也追求简练精当、含蓄蕴藉,这也正是他的散文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语言运用方面,韩愈的语言也做到了简练精当,既简洁又生动,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这使他的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马说》一文,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先从人们对于千里马的认识谈起,指出人们对于千里马的偏见和错误认识,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论述千里马的特点,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了他对千里马的看法。这种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韩愈的诗也具有这样的艺术特色,他在诗歌中也善于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情趣、更富有表现力。如《晚春赠张籍》一诗,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大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三句“寄声报与山灵道”,赞扬了韩愈为人的品格。韩愈一生正直耿介、刚烈不阿,他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因此他受到过不少打击和迫害。然而,他没有因此而屈服、退缩,也没有因此失去信念。相反地,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这种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韩愈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信念,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家中,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种精神不仅让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也让后人为之感动和敬仰。
尾句“开遍荒山六万花”,赞扬了韩愈诗歌的传播广泛、影响深远。韩愈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其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当时的社会范围,一直延续至今。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文学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和感情上,更体现在诗歌所体现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上。韩愈的诗歌不仅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激发着人们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