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翮秋空困不胜,碧霄万里羡飞腾。
谁怜架上羁留苦,解脱金绦放玉鹰?
【注释】
健翮秋空 :指鹰的翅膀强健有力。
碧霄万里 :形容天空极高,极远。
羡飞腾 :羡慕飞翔。
谁怜 :可怜。
架上 :笼子里。
羁留苦 :被捆绑着无法解脱。
金绦 :用黄金制成的绳索。
玉鹰 :指被放飞的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二句写雄鹰高飞,势不可挡。颈、尾两句写雄鹰被囚禁,不能展翅高飞。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雄鹰喻为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雄鹰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健翮秋空困不胜,碧霄万里羡飞腾。
谁怜架上羁留苦,解脱金绦放玉鹰?
【注释】
健翮秋空 :指鹰的翅膀强健有力。
碧霄万里 :形容天空极高,极远。
羡飞腾 :羡慕飞翔。
谁怜 :可怜。
架上 :笼子里。
羁留苦 :被捆绑着无法解脱。
金绦 :用黄金制成的绳索。
玉鹰 :指被放飞的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前二句写雄鹰高飞,势不可挡。颈、尾两句写雄鹰被囚禁,不能展翅高飞。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雄鹰喻为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雄鹰对自由的渴望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逐项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考生应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作答;另外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如“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羁旅”等。最后要附上赏析,注意字数限制。 “此地原羁旅,逢君是故人。”首联交代诗人当时客居在鮀浦的原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羁旅”即羁留漂泊之人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 - 注释:“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高山,“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他们在一起时总能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 译文:那些闻名的高山,那里有着与我志趣相投的好友们,他们总是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2. 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 - 注释
【注释】 台:指台湾。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叶”: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自处贫非病”:说自己贫困不是病态。“相传笔代耕”:说传家以写诗为业。“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问苍天为何有这等罪过;误我一生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流下思乡的泪水,放弃祖宗的基业。“松楸”:松木棺材。“一掬思乡泪”即一掬思乡之泪,形容悲苦之情。 【赏析】 此诗题作“台感”
【解析】 (1)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一年。诗人在台南筹防局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感慨颇深。“忆昔”二字总领全诗,表明诗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2)“乡人”,指当地的老百姓。“义愤同”,意指乡人与作者有共同的义愤。 (3)“黔驴”,指贵州产的驴。《黔游记》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见之者无不愕跃。”意思是说贵州没有驴,有人将一只贵州驴运到京城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二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宴会上,宾主之间共同品味诗词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当筵无俗客,宾主共徘徊: - 无俗客:宴会中没有普通世俗之人,只有高雅的宾客。 - 宾主共徘徊:主人和客人一起徘徊,相互欣赏对方,体现了宾主间的和谐与尊重。 2. 帘影入纤月,车声响薄雷: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孝弟皆天性,披图自有真。荆田欣爱日,萱国庆长春。燕喜诗歌鲁,乌私表欲陈。触予游子恨,风木倍思亲! 注释:孝顺和弟妹都是上天赋予的本性,看这幅画就能明白这一点。荆山田里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的生日就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燕地的人们喜爱唱歌跳舞(这里可能指燕赵地区的民风),乌鸦在树上筑巢,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渴望。触动了我游子的哀愁,看到这棵枯死的大树,我更加思念亲人。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一 主人邀请重聚,几榻清幽无尘埃。日间畅游陶渊明,风流才子贺知章。众人皆为韵友,独我劳碌心未宁。仍忆兰亭雅集时,诸王皆是亲族朋。 注释与赏析 1. 注释: - 主人邀再饮:主人再次邀请大家共饮。 - 几榻净无尘:房间非常干净,没有一丝灰尘。 - 日涉陶元亮:日间游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 风流贺季真: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如贺知章。 - 群公皆韵友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宝琛,“喜”“赖”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有客悬徐榻,劳君下董帷”两句写自己设宴招待朋友的情景,“养亲原笔砚,报国此须眉”两句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决心,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答案】 ①我有幸与阁下相会,在潮州
【解析】 本诗的翻译,应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诗,准确达意,通顺流畅。 【答案】 (1)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译文:我漂泊在海上,独自来到广州。 注释:“鮀浦”指珠江口一带。“羊城”指广州,古称羊城。 赏析:此联点出作者的行踪和居处。作者由广东沿海而到广州,是因避战乱,寄身于此。 (2)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译文:家乡的田地已变成荒草,百姓们却还活在虎口之中。 注释:牛栏栅
岁除日得家书(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 腊鼓催声急,惊心又岁除。 酒添游子恨,春入老兄书。 身世浮萍似,家山劫火馀! 辽东还白帽,明日愧华裾! 注释: - 腊鼓催促着新年的脚步声,让人心惊胆战地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夜。 - 酒桌上,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因为家乡的亲人在远方传来了书信,带来了他们的消息和关怀。 - 我感觉自己如同飘荡不定的浮萍一般,不确定自己的命运归宿
山深秋静气萧森, 石上流泉一曲琴。 动操众山皆作响, 蛮花犵鸟尽知音。 注释: 1. 山深秋静气萧森:山深秋静,气息萧瑟。 2. 石上流泉一曲琴:石头上的水流如琴声般悠扬。 3. 动操众山皆作响:触动了周围的山岳都能发出声音。 4. 蛮花犵鸟尽知音:少数民族的花鸟都能听懂音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宁静景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首句“山深秋静气萧森”
【注释】 题蟫窟主人诗卷:题写在洞穴里的诗人的诗卷。蟫窟:洞穴。 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重正葩:指韩愈文章重实不尚空谈,崇尚“正”与“葩”(美艳),即“正葩”。 按之沈实扬高华:意谓其诗文质朴沉厚而不失文采华丽。按之:以之为鉴。按:以,用。沈实,质朴沉实。扬高华:扬,提升、发扬。高华:高雅。 寄声报与山灵道:将诗歌寄给山林之神。寄声:寄语,托付之意。 开遍荒山六万花
苍狗升天变白云,年年来时尘事难听闻。 夕阳指点霞成绮,幻出晴天锦绣文。 注释:苍犬升天变成白云,每年年岁来时,世间的事情都难以听到。夕阳的余晖将天空染成了美丽的颜色,仿佛是天上的彩虹,创造出了晴朗的天空中的美丽图案。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画卷,通过“苍狗升天变白云”这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世事的沧桑变化。而“夕阳指点霞成绮,幻出晴天锦绣文”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技巧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思想感情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层面的鉴赏,同时注意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从炼词炼句的角度赏析,从结构构思的角度赏析,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结合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性鉴赏。“疑是蓝桥忽遇仙”,“疑是”即好像,仿佛;“蓝桥”指传说中的神仙们聚会的地方。《云溪友议》载
重阳日口占 注释: 1. 神仙不识费长房:费长房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仙人,擅长法术。这里指的是那些追求长生不老的人,他们可能并不真正理解登高避疫的意义。 2. 未解登高避疫方:没有理解登高避疫的正确方法。这里的“避疫”可以理解为避免感染疫病,而“登高”则是指登高望远、寻求心灵的宁静。 3. 六十三龄犹健在:即使已经到了六十三岁,仍然保持健康的状态。这里的“六十三龄”指的是作者自己的年龄
注释:白石道人,指姜夔。道人词曲小红箫,占断风流第六桥。意思是说,白石道人的词曲被小红箫所占据,占据了六桥的风流。 问道松陵今寂寞,引商刻羽太无聊!意思是说,现在问松陵的道人是否感到寂寞?因为过于追求声调的和谐,所以没有乐趣。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白石道人小红箫的场景。画面中,道人正在吹奏小红箫,声音悠扬动听,仿佛占据了整个六桥的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