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河上望模糊,隐隐云端见大湖。
草木不随人鲊腐,林菁时听鬼车呼。
有如白水辞微禄,直为青山误老夫。
愁愧双鱼劳问讯,长贫今较一锥无。
【注释】:
答幼春问讯之作 幼春:指作者友人李幼春。 三叉河:地名,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北。大湖:《水经注》说“三江之水,五会于三汇,故名三江。其东为泸江、温水、温水之南有二水合焉,谓之夷安江,江水东南流,与温水、温水并入于江。”此当指江州。 草木不随人鲊腐:比喻诗人自己不被世人理解而怀才不遇。鲊腐:腌肉,比喻仕途。 林菁:树林。时闻鬼车呼:时闻鬼车之声。鬼车:古代传说中天帝所乘的车,因声如从地府传来,故称。 白水辞微禄:指白居易的《长恨歌》。白水:指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居处。微禄:薄俸,微薄的俸禄。 直为青山误老夫:意谓只为青山辜负了我老来的愿望。 愁愧双鱼劳问讯:以书信表达心意,却因贫寒不能回复,惭愧而又歉疚。双鱼:代指书信。 长贫今较一锥无:形容自己贫穷到了极点。长贫:长久以来。
【译文】:
望见三叉河上的云影,模糊中仿佛看到了大湖的轮廓。
草木没有随人进入腌肉之中而腐败,树林里的鸟兽时时听到鬼车的鸣叫。
就像那身无分文的白居易,为了青山辜负了我老来的愿望。
惭愧又歉疚因为穷困而不能回信,长久以来我真是一钱也没有啊。
【赏析】:
这首诗是酬答友人李幼春的问讯之作。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前四句写望见三叉河上的云雾,隐隐约约看到江州的山和湖水;接着用典说明自己虽才华横溢却不被世人所知,最后两句说自己虽然清贫,但并不因此而感到羞愧,只是愧对友人的关切。诗中运用了一些典故,如“白云”出自李白《独坐敬亭山》,“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自杜甫《不见》。这些典故的运用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诗意和韵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