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者与仙者,两者尔何乐。愿作陶朱公,不作东方朔。
东方先生名神仙,日求二百四十钱。一囊之粟不得饱,大官分肉流馋涎。
今观倭制陶朱像,肉食之貌谁为传。广额丰颐笑开口,两耳如聃垂至肩。
左肩肩巨囊,其中何止百万钱。左手撮囊口,实恐钱刀落地化为泉。
右手擎一鼓,有柄当中穿。想是左提右挈雄心在,昔操军柄今利权。
其下金绳捆载三巨橐,两脚蹴踏两橐坚。一橐且复以臀坐,如畏探囊胠箧然。
不脱军中金锁甲,懔如大敌当彼前。智尽能索始获富,既富情状何可怜。
如斯富者鄙且吝,曷怪爱子中途捐。吁嗟世上守财翁,枉见戏侮日本东。
愿为饥死东方朔,不愿为富者陶朱公。
诗句:
- 富者与仙者,两者尔何乐。
译文:富人和神仙,这两者有什么区别?他们为什么要追求快乐呢?
注释:富者指富有的人,仙者指仙人,两者都是追求快乐的人,但是富人的快乐与仙人的快乐有所不同。
- 愿作陶朱公,不作东方朔。
译文:我宁愿成为陶朱公,不做东方朔。
注释:陶朱公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和夏朝的文种,两人都曾富贵过,后因政治原因离开政坛,隐居江湖,陶朱公以经商致富而闻名。东方朔则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大臣,以直言敢谏而著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富者与仙者的区别和选择,他更愿意成为陶朱公那样的富者,而不是东方朔那样的仙者。
- 东方先生名神仙,日求二百四十钱。一囊之粟不得饱,大官分肉流馋涎。
译文:东方先生被称为神仙,每天需要两袋米才能满足。但是即使是这样,他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反而被大官分肉,流口水。
注释:东方先生即东方朔,他的名声被传为神仙,但实际上他并不具备神仙的能力,只能通过做官来获得财富。这里的“东方先生的名神仙”指的是他的名声,但并不能代表他的实际能力;“日求二百四十钱”指的是他每天需要两袋米才能满足生活所需,但即使是这样,他也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一囊之粟不得饱”指的是即使是一粒米也不能吃饱;“大官分肉流馋涎”则描述了他被大官分走一部分肉后,仍然流口水的情景。
- 今观倭制陶朱像,肉食之貌谁为传。广额丰颐笑开口,两耳如聃垂至肩。
译文:现在我看到日本的陶朱像,那肉食的样子是谁传下来的呢?它有着宽阔的额头、丰满的脸颊、张开的嘴巴,两只耳朵像颜回一样垂到肩膀上。
注释:倭国指的是日本,这里是作者在描述日本的陶朱像。陶朱像是指模仿陶朱公形象的陶俑,这里的“肉食之貌”指的是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的形象。作者通过对比东方朔和陶朱像,表达了对东方朔的羡慕之情。
- 左肩肩巨囊,其中何止百万钱。左手撮囊口,实恐钱刀落地化为泉。
译文:左边肩膀上扛着一个巨大的袋子,里面装满了钱财。他的左手紧紧地握着袋子的口子,生怕钱袋掉下来变成泉水。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幅画面:一个人肩膀扛着一个巨大的袋子,里面装满了金钱。他的左手紧紧握住袋子的口子,防止钱袋掉下来变成泉水。这种描述形象地展现了这个人的富裕和贪婪。
- 右手擎一鼓,有柄当中穿。想是左提右挈雄心在,昔操军柄今利权。
译文:右手拿着一个鼓,鼓柄中穿有一个把手。我想他是过去掌握军队权力的雄心所在,现在却掌握着利权。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个人的右手拿着一个鼓,鼓柄中穿有一个把手。这个把手象征着权力,暗示着这个人曾经有过雄心壮志,想要掌握军队的权力。现在他却成为了掌握利权的一方,这体现了他的野心和变化。
- 其下金绳捆载三巨橐,两脚蹴踏两橐坚。一橐且复以臀坐,如畏探囊胠箧然。
译文:下面用金绳绑着三只大口袋,双脚踩踏着两只口袋坚固。其中一个口袋又坐在臀部上,像是担心从口袋里偷东西一样。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个人用金绳绑着三只大口袋,并把它们放在脚下踩踏的情景。这些大口袋可能是装有钱财的物品,比如钱币或者金银财宝等。这个场景展现了他对财富的极度渴望和对金钱的珍视。
- 不脱军中金锁甲,懔如大敌当彼前。智尽能索始获富,既富情状何可怜。
译文:身上穿着军中的金锁甲,就像面对敌人一样警惕。虽然已经拥有了财富,但内心仍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注释:这里描绘了一个人穿着金锁甲的形象,暗示着他可能曾经经历过战斗或者危险的情况。金锁甲是一种防护装备,通常由金属制成,可以抵御敌人的攻击。这里的“大敌”指的是敌人,可能是因为战争、抢劫等原因导致的困境或危险。
- 如斯富者鄙且吝,曷怪爱子中途捐。吁嗟世上守财翁,枉见戏侮日本东。
译文:像这样的富人既吝啬又卑鄙,难怪爱子中途放弃。唉,世上那些守财奴,却被人耻笑侮辱成日本东家的丑角。
注释:这里表达了对富人的批评和不满情绪。他认为富人既吝啬又卑鄙,缺乏道德品质和人格尊严。同时,他提到社会上存在着一些守财奴,这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社会道德。他感叹这些守财奴被人耻笑和侮辱,甚至成为日本人的耻辱。这里的“爱子”指的是某个人的名字或代号,具体身份不明;“戏侮”表示嘲笑和侮辱的意思;“日本东”则是指日本人对外国人的一种轻蔑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