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识天心久废商,殿前执手暗沾裳。
从亡卢植曾河上,和韵吴融竟异乡。
花好似忘春已去,尘飞真恐日无光。
由来宦者倾入国,错怪唐家白面郎。

《读韩致尧诗感题》是一首清代诗人梁鼎芬的作品,原文如下:

谁识天心久废商,殿前执手暗沾裳。
从亡卢植曾河上,和韵吴融竟异乡。
花好似忘春已去,尘飞真恐日无光。
由来宦者倾入国,错怪唐家白面郎。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翻译:

1.** 谁识天心久废商,殿前执手暗沾裳。**(谁能够理解上天的旨意,一直废弃商业,在殿前握手时衣袖被沾湿)

  • 谁识天心久废商:表达了对天命的困惑和对商业的放弃。这里的“谁”指的是那些理解天命的人,而“废商”则是指放弃了商业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商业与天命不符,或者是因为他们认为天命更倾向于其他事务。

  • 殿前执手暗沾裳:描述了一种情感上的交融,可能是某种仪式或者庆典中的握手动作,但因为内心的感慨而衣袖沾湿。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超越了物质世界,进入了更为深刻的层面。

2.** 从亡卢植曾河上,和韵吴融竟异乡。**(随同卢植逃亡过河上,与吴融一起在异乡吟诗)

  • 从亡卢植曾河上:这里提到了卢植,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可能曾经因故流亡至河上地区。这里的“从亡”意味着跟随某人一起逃亡,可能是为了躲避战乱或其他不幸的事件。

  • 和韵吴融竟异乡:描述了与吴融一同在异地吟诗的情景。这里的“异乡”表示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可能是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其他地方去寻求庇护或发展。

3.** 花好似忘春已去,尘飞真恐日无光。**(仿佛忘却春天的逝去,尘土飞扬让人担心太阳的光芒不再)

  • 花好似忘春已去:这里的“花”可能象征着美好的景象或事物,而“忘春”则暗示着对这些美好事物的遗忘或忽视。这里的“已去”表示这些美好的事物已经消逝或不再存在。

  • 尘飞真恐日无光:描述了尘土飞扬的景象,让人担心太阳的光芒不再。这里的“尘飞”可能象征着混乱或动荡的社会状态,而“无光”则表示希望或信仰的缺失。

4.** 由来宦者倾入国,错怪唐家白面郎。**(自古以来,宦官都把权力倾注给国家,误认唐家的白面郎为奸贼)

  • 由来宦者倾入国:这里的“由来”可能是指长期以来的习惯或传统。这里的“宦者”指宦官,他们通常掌握着国家的大权,而“倾入国”则表示他们将权力滥用到了极致,将国家的权力视为私利。
  • 错怪唐家白面郎:这里的“唐家”可能指的是唐朝的家族或姓氏。这里的“白面郎”可能是指相貌清秀、性格温和的人,而“错怪”则表示他们被冤枉或误解了身份或行为。

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命运变迁、对国家政治权力的反思以及对个人品德的评价,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权力与道德的深刻思考。这种思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权力和社会正义的深刻认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