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难渐澄清,频年外侮惊。
西邻先肆虐,东国又寒盟。
镇海夸殊绩,长城著盛名。
交章卿相共,不数汉韩彭。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关怀和忧虑,以及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
首句“内难渐澄清”,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内部纷争逐渐得到平息的欣慰之情。这可能是因为国家的统治者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或者因为人民的共同努力。
第二句“频年外侮惊”,描绘了国家频繁受到外来侵略者的侵扰,使人民感到震惊和不安。这里的“外侮”指的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侵犯,而“惊”则表达了人民内心的惊恐和焦虑。
第三句“西邻先肆虐”,指的是邻国在战争中首先对中国进行攻击,使得国内局势变得紧张。这可能意味着邻国对中国的挑衅和侵犯,使得中国不得不采取防御措施。
第四句“东国又寒盟”,则是指其他国家也加入了对中国的敌视和攻击,使中国的外交环境更加恶劣。这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态度发生变化,或者与邻国一起对中国进行威胁。
第五句“镇海夸殊绩”,表达了对于海上防线的赞扬。这可能是因为在战争中,中国的海军表现出色,成功地保卫了国家的安全。这也可能暗示了战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加强海军力量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最后一句“长城著盛名”,则是对中国古代长城的赞美。长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防御工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这句诗可能是在强调长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国家内部纷争、外侮侵扰、军事防御等方面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