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烽烟警,南辕愿竟虚。
莫嫌游兴阻,转羡宦情疏。
悯世肯行乐,待时聊隐居。
桃源在何处,欲问武陵渔。

以下是对《和金溎生先生冰井寺诗即用原韵二首》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释
  1. 闻道烽烟警,南辕愿竟虚。(闻道烽烟警,南辕愿竟虚):这里指的是战争的警报传来,诗人却想通过向南行驶来躲避战乱,但最终发现自己的愿望是徒劳的。
  2. 莫嫌游兴阻,转羡宦情疏。(莫嫌游兴阻,转羡宦情疏):诗人虽然感到旅途的阻碍,但却羡慕官场的清闲。
  3. 悯世肯行乐,待时聊隐居。(悯世肯行乐,待时聊隐居):诗人对于世间的纷扰表示了同情,愿意在闲暇之时隐居生活。
  4. 桃源在何处,欲问武陵渔。(桃源在何处,欲问武陵渔):诗人想要寻找传说中的桃花源,但不知道它的位置,于是向当地的渔夫询问。
  • 译文
  1. 听闻烽火四起,本想南下避祸,却发现自己的愿望是空想。
  2. 不要嫌弃旅途的阻碍,反而羡慕官场的悠闲。
  3. 对于世界的纷扰,我表现出了同情,愿意在闲暇时隐居生活。
  4. 不知道桃源在哪里,我打算去问问武陵渔人。
  • 关键词注释
  1. 烽烟:烽火,战争的信号。
  2. 南辕:比喻行动与初衷相反,方向错误,徒劳无功。
  3. 游兴:游览的兴趣或兴致。
  4. 悯世:怜悯世上的事物。
  5. 桃源:一个美丽的理想世界,传说中隐藏于山间林下的地方。
  6. 武陵渔人:故事中的渔夫,据说他住在武陵县,常到溪边捕鱼。
  • 赏析:《和金溎生先生冰井寺诗即用原韵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时期的无奈与逃避,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喜爱和向往。通过对战争、旅行、隐居等生活的不同体验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