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薤引傅称李孚种薤,欲以成,计一根不予人,亦不自食,时人谓能行意。
注释:
青羊庵:位于今四川成都,相传为李肇所建。种薤、引、傅、成、不、自、时人、谓能意:指《李肇续仙传》中李肇与傅玄的对话及李肇对傅玄的赞赏。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李肇的诗作。李肇(约公元570年~约648年),字公寿,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曾在长安太学学习,博通经史,精通音律,善属文。后入仕为太子舍人,因直言进谏得罪唐中宗而被贬谪出京。后来隐居于青羊宫附近的“青羊庵”中,著有《唐风集》五十卷、《翰林学士传》《御史台记》《古镜记》《补阙记》等。
此诗是写李肇的为人处世和才华。全诗以青羊庵作为背景,通过叙述傅玄种薤的故事来表现李肇的品德。诗中用典贴切,语言流畅,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诗中说:“种薤引傅称李孚”,指的是傅玄曾在青羊庵旁种薤,李肇曾劝他不要种。李肇认为,种薤虽然可以成为粮食,但计一根不予人,也不自食,这种作法不符合人情世故,不值得提倡。当时人们认为李肇的做法很值得称赞。这里的“种薤引傅”是一个典故。傅玄曾隐居青羊,青羊庵附近种植了很多薤菜,后来有人想要挖薤子种菜,但是没有挖到薤子,于是把挖不到的薤子扔在地上。傅玄看见了,就告诫这个人不要这样做。那个人问为什么,傅玄回答说:“种薤虽可成粮,但一个人种了薤子却不给别人吃,自己也不食用,这样的做法不合人情世故,不值得提倡。”后人因此将这个典故引申为“种薤引傅”。
“欲以成,计一根不予人,亦不自食,时人谓能行意。”意思是:傅玄曾经种过很多薤,但是只留给了自己食用。当时的人认为他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世俗所动。这里用“种薤引傅”这个典故来赞扬傅玄的高尚品行。
整首诗通过对傅玄种薤故事的描写,展现了李肇的品德和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气和特点。这首诗语言简明扼要,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