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衰柳西陵路。是一幅、悲秋赋。凝望衡皋天欲暮。萧风吟叶,湿云粘树。不见登高处。
东篱把酒黄花吐。应插遍、茱萸无数。美景良辰谁与度。露蛩声咽,霜砧响断,枕上潇潇雨。
【注释】
九日:即重阳节。
寒烟、衰柳:指深秋的景色。
衡皋(héng gāo):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西。
登高处:指重阳登高之乐。
东篱:菊花篱,借指菊酒。
黄花:指菊花。
茱萸(zhū yú):一种植物,古人认为佩带可以避邪。
潇潇:雨声。
【赏析】
此词写于重阳节。首句写景:“寒烟衰柳西陵路。”是说秋天到了,一片萧瑟的景色。“寒烟”点出天气寒冷,而“衰柳”则写出时令已到晚秋,故有“悲秋赋”之感。这几句描写了一幅深秋季节的凄清景象,为全词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下片开头一句“凝望衡皋天欲暮”。这里,“凝望”二字,表明作者此时正伫立在西陵路边,凝神远望着天边的景象。“衡皋”,即衡山之皋,泛指山岗。“天欲暮”,说明时间已经不早了。“萧风吟叶,湿云粘树。”这两句描绘了秋风瑟瑟,吹动着树叶,云气湿润地附着在树上,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气氛。这两句与上句相互呼应,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悲凉气氛。
接下来“不见登高处。”,这里的“登高处”指的是重阳节时的登高习俗。但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对登高的向往之情,而是通过“不见”一词,表达了对登高的失望或无奈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含蓄又深沉。
最后两句“东篱把酒黄花吐。应插遍、茱萸无数。”则是对前面所描绘的深秋季节进行了总结。这里,“东篱”指的是东边的菊花篱笆,而“黄花”则是指菊花。作者用“把酒黄花吐”来形容自己正在饮酒赏花的情景,而“应插遍、茱萸无数”则表达了自己希望在重阳节这一天,能够像古代人一样佩戴茱萸,祈求平安。这一部分的内容,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深秋季节的感受,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