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欲摇落,翛然天地清。
林塘消暑气,砧杵动秋声。
叶不因风堕,虫知应节鸣。
晚凉庭院静,新月傍檐明。

立秋

《立秋》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二句写草木摇落,天地清爽;三、四句写暑气消歇,砧杵声动,节序转换;五六句写叶不随风坠落,虫应节而鸣;末两句写庭院晚凉,新月明净。整首诗语言凝炼,意境清幽,富有情致。

注释:

  1. 草木欲摇落:草木将要凋零。摇落:摇落,凋落。
  2. 翛然天地清:洒脱自然,天地清明。翛然,洒脱的样子。
  3. 林塘消暑气:山林水塘消散夏季的炎热。
  4. 砧杵(zhēn zhù)动秋声:捣衣石和杵击的声音,引起人们秋天的感觉。
  5. 叶不因风堕:树叶不会因为风而落下。
  6. 虫知应节鸣:昆虫知道秋天到了,会发出鸣叫声。
  7. 晚凉庭院静:傍晚的凉爽使庭院显得宁静。
  8. 新月傍檐明:明亮的新月挂在屋檐上。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秋季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首句“草木欲摇落”描绘了秋风吹过,草木摇曳的情景,表达了秋天到来的气息。接下来,“翛然天地清”进一步渲染了秋季的清新和宁静。

第三句“林塘消暑气”,表现了夏日的炎热已经消退,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第四句“砧杵动秋声”,通过砧杵的声音,传达出秋季的丰收和收获的气氛。第五句“叶不因风堕”,进一步强调了秋天的宁静和稳定。

第六句“虫知应节鸣”和第七句“晚凉庭院静”,则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最后一句“新月傍檐明”,则以新月的明亮,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清幽,富有情致。通过对草木摇落、天空晴朗、林塘消暑等景象的描绘,以及虫鸣鸟叫、新月明净等细节的勾勒,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秋天景象。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气息和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