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有诏勿苛留,乡部纷纷更有求。
民死岂关官长事,岁饥空使庙堂忧。
简田比日灾为甚,报政今年课最优。
远近庶司无失职,欲从何处问侵牟。
诗句释义
1 入关有诏勿苛留 - “入关”可能指的是官员被派往京城(即“关”),根据朝廷的诏令行事。“勿苛留”意味着不要过于严厉地对待他们。
- 乡部纷纷更有求 - “乡部”指地方官员或地方部门,他们在这里表达了更多的要求或希望。
- 民死岂关官长事 - “民死”可能是指百姓因战争等原因死亡。这句话表达的是,这些灾难与官员的工作无关。
- 岁饥空使庙堂忧 - “岁饥”是指年景不好,导致人民饥饿。“庙堂”(古代帝王议事的场所)则暗示了国家高层对此的关注和忧虑。
- 简田比日灾为甚 - “简田”可能是指简化赋税、减轻徭役等措施。这里强调,与日常见的灾害相比,这次的灾害更严重。
- 报政今年课最优 - “报政”可能是指官员汇报政绩。“课”指考核,这里表示今年的政绩考核是最优异的。
- 远近庶司无失职 - “远近”泛指全国各地,“庶司”指各种官职和部门。这句话强调,各地的官员和机构没有失职。
- 欲从何处问侵牟 - “欲从”表示想要询问或了解,“侵牟”可能是指贪污、侵吞等行为。这句话表达了对官员是否廉洁的质疑。
译文
进入关口后接到诏书,不要过度苛责,但地方官员纷纷寻求更多的权力。
人民的生命难道与你官员的职责有关?年景不佳却让朝廷担忧。
简化税赋的政策比常见的灾害还要严重,今年的政绩考核是最好的。
全国的官员和机构都恪尽职守,你想知道他们在何处谋取私利吗?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后期社会的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政府在努力改善民生,另一方面官员们却依然存在贪腐行为。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官员与百姓之间的矛盾,以及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同时,这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官员清廉的期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