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盘空一线悬,杖藜徐步出层巅。
云埋半岭疑无地,石压孤峰欲蔽天。
废寺草长时见鹿,深林径绝但闻泉。
野人好事真痴绝,剔藓题诗记岁年。
【注释】
斤竹岭:在今四川雅安市。
杖藜(lí):拄着拐棍。
云埋半岭:指山顶被云雾遮蔽。
石压孤峰:山崖陡峭,像巨石一样压向山峰。
废寺:废弃了的寺庙。
野人:隐居山林的人。
剔藓(shàn)题诗:清除苔藓后,在上面题诗。
【译文】
鸟道盘空,一线悬于空中,杖藜(拐棍)徐步出层巅。
云掩半岭疑无地,石压孤峰欲蔽天。
废寺草长时见鹿,深林径绝但闻泉。
野人好事真痴绝,剔藓(用刀刮掉)题诗记岁年。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四川雅安“斤竹岭”山水风光和野人生活的小诗。作者通过描绘“云埋”、“石压”、“草荒”、“径绝”等景象,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四川山地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前六句写岭上的景色和野人的行踪。
首句“鸟道盘空一线悬”,是说鸟飞过的山岭上只有一条小路,路如细丝,盘旋在高山之上。“一线悬”既形容山路之险峻,又写出了山路之高远。“杖藜(lí)徐步出层巅”,是说拄着拐棍慢慢走出山巅。“杖藜”,即拐棍。“徐步”,慢慢地走。“层巅”,即山巅。“杖藜”,即拄着拐棍,这里借指老人。“徐步”,慢慢地走。这两句是写山路之险峻,写山巅之高远。
次二句写岭上景色。“云埋半岭疑无地,石压孤峰欲蔽天。”是说云气笼罩住了半山腰,仿佛没有地方可以立足;石峰高耸入云,几乎要遮住天空。这二句是写山景之幽深,写山势之雄奇。“疑无地”的意思是说,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欲蔽天”的意思是说,山高得几乎要遮盖住天空。这里的“无地”与“欲蔽”都是夸张的写法。
第三四句写岭上野人的生活。“废寺草长时见鹿,深林径绝但闻泉。”是说寺院里的草丛长得很高,有时可以看到奔跑的鹿;深林里小路断绝,只能听到泉水的声音。这二句是写山中野人的生活情趣。“废寺”是已经废弃不用的庙宇。“草长时见鹿”,意思是说野草丛生时,有时会看到野鹿出现。“深林径绝无人迹”,说明深山里人迹罕至,所以只能听到流水的声音。这二句是写山中野人的生活情趣。这二句是写山中野人的生活情趣。
末二句写野人的性格。“野人好事真痴绝”,是说这个山野之人真是性情古怪、天真幼稚到极点了。“剔藓题诗记岁年”,是说这个人喜欢清理苔藓,在上面题诗来记录岁月。这二句是写山中野人的性格。这二句是写山中野人的性格。这二句是写山中野人的性格。“剔藓”是用刀子刮去苔藓,“剔藓题诗”,就是将苔藓清理干净后在上面题诗。这里的“剔藓”是指清除苔藓。“剔藓题诗”是说他清除苔藓后,在上面题诗留念。这两句是写山中野人性格中的一个方面——喜欢清理苔藓,在上面题诗留念。
这首诗写景状物,语言简洁明快,朴素自然,富有情韵。全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描绘了四川雅安地区的山岭风光和野人的生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