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燕子语雕梁。骂檀郎。惜檀郎。绕槛千条,绿处是垂杨。人又不来春又去,山枕上,泪如丝,暗断肠。一朝一朝望远乡。
叶易黄。鬓易霜。宵来一信,关门外、大破西羌。沙场万里,禽贼并禽王。准拟铙歌齐奏凯,乞便道,过燕支,取助妆。
摊破江神子
双双燕子语雕梁。骂檀郎。惜檀郎。绕槛千条,绿处是垂杨。人又不来春又去,山枕上,泪如丝,暗断肠。一朝一朝望远乡。
叶易黄。鬓易霜。宵来一信,关门外、大破西羌。沙场万里,禽贼并禽王。准拟铙歌齐奏凯,乞便道,过燕支,取助妆。
注释
双双燕子语雕梁:双双燕子在雕花的梁上鸣叫。双双,指成对的;语,是说的意思;雕梁,有彩绘的屋梁;双燕,指成双的燕子;双双,指成对的;语,是说的意思;雕梁,有彩绘的屋梁;
骂檀郎:骂自己的丈夫或情人。檀郎,指男子,即丈夫或情人。檀郎,指男子,即丈夫或情人;
惜檀郎:怜爱自己的丈夫或情人。檀郎,指男子,即丈夫或情人。惜,怜爱;
绕槛千条,绿处是垂杨:绕着栏杆的柳树有千条。绿处是垂杨,形容杨柳的绿意盎然,垂杨是柳树的一种,多用于指代春天的景象。绿处是垂杨,形容杨柳的绿意盎然,垂杨是柳树的一种,多用于指代春天的景象;
人又不来春又去:可是没有人来,春天又过去了。人,指人世间的人,这里泛指自己和爱人;不,表示否定;来,表示回来或来到,这里指有人来到;春又去,表示春天又过去了;
山枕上,泪如丝,暗断肠:山上枕着枕头,泪水像细丝一样地流下来,暗中伤心到了极点。枕,指枕头,这里指睡觉时用来垫头的东西;泪如丝,形容泪水像细丝一样地流淌;如,表示好像;丝,形容泪水像细丝一样地流淌;暗,指暗暗地;断肠,形容悲痛到极点;
一朝一朝望远乡:一天天地望着远方家乡。朝朝,表示每天;望,看;远乡,指遥远的地方;
叶易黄,鬓易霜:树叶容易变黄,头发容易变白。叶易黄,树叶容易变黄;鬓易霜,头发容易变白。
宵来一信,关门外、大破西羌:夜里收到一封信,关上门外面,攻破了西部的羌人。宵来一信,表示夜晚收到一封信;关门外,指关上门外面;大破西羌,表示攻破了西部的羌族;西羌,西部的羌人。
沙场万里,禽贼并禽王:在万里的沙场上战斗,俘虏了敌人也俘虏了自己的敌手。禽贼,俘虏敌人;禽王,俘虏自己的敌手;沙场,沙场作战;并禽,并列在一起;禽王,俘虏自己的敌手。
准拟铙歌齐奏凯,乞便道,过燕支,取助妆。准拟,打算;铙歌,古代军乐的一种;齐奏凯,一齐奏乐庆祝胜利;便道,便捷的道路;过燕支,经过燕支这个地方;燕支,古地名;取助妆,取得一些财物作为妆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念之情的作品。诗人借燕子抒发对丈夫的深情,表达了对爱情生活的眷恋。全诗语言浅近而情致深婉,风格清新俊逸,富有民歌的特色。
首句“双双燕子语雕梁”,描写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双双,指的是一对对相依相偎的燕子。雕梁,是指有彩色装饰的屋梁。双双燕子语雕梁,描绘了一对燕子在雕花的梁上相互倾诉的情景。
第二句“骂檀郎”,表现了诗人对丈夫的愤怒情绪。檀郎是指男子,即丈夫或情人。骂檀郎,表现出了诗人对丈夫的怨恨之情。
第三句“惜檀郎”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怜爱之情。惜,怜爱之意。檀郎,指男子,即丈夫或情人。惜,怜爱之意。惜檀郎,表达出了诗人对于丈夫深深的关爱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绕槛千条绿处是垂杨”,描绘了庭院里的杨柳枝蔓缠绕着栏杆,生长得郁郁葱葱。这两句诗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第五六句“人又不来春又去”,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离去的无奈之情。人,指人世间的人,这里泛指自己和爱人。不,表示否定。来,表示回来或来到,这里指有人来到。春又去,表示春天又一次地过去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逝去的无奈与悲伤之情。
第七八句“山枕上泪如丝,暗断肠”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悲伤。山枕上,指的是躺在山上的枕头上。泪如丝,形容眼泪就像细丝一样地流淌。暗,指暗暗地。断肠,形容悲痛到了极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无助与痛苦之情。
最后两联“一朝一朝望远乡”,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一朝一夕,意味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远乡,指的是远远地望着家乡的方向。
最后两句“叶易黄鬓易霜”,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岁月流逝、容颜衰老的景象。叶易黄,形容树叶容易变黄。鬓易霜,形容头发容易变白。
尾联以想象的方式结束全词:“宵来一信,闭门外大破西羌,沙场万里禽贼并禽王”。宵来一信,表示夜晚收到一封信。闭门外大破西羌,指的是在万里的沙场上战斗,攻破了西部的羌人。沙场万里禽贼并禽王,指的是在万里的沙场上战斗,俘虏了敌人也俘虏了自己的敌手。
这首词通过燕子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一开始的期待到后来的失望,再到最后的思念与牵挂,词中的每一个转折都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同时,诗人还借助燕子的形象表达了对于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悠长、感情真挚细腻、构思巧妙新颖,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