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却长安路,天心不易回。
铜人虽未去,石马可能来。
宫阙余寒照,山川尽劫灰。
吾生太平日,几见此蒿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谢却长安路,天心不易回。
【注释】:谢绝了长安的路,天意不可逆转。
【赏析】:诗人在离开京城长安后,深感世事无常,感叹天道难测。这里的“谢却”表示拒绝或告别,而“天心不易回”则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认为天地之间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控制着一切。这种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天命和宿命的普遍接受。铜人虽未去,石马可能来。
【注释】:铜人(指佛像)虽然没有离去,石马(指石碑上刻有马的石像)可能还会回来。
【赏析】:诗人通过铜人和石马的象征,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时光流逝的感受。铜人和石马都是古代文化的代表,它们的存在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痕迹。诗人通过这两种形象的描绘,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宫阙余寒照,山川尽劫灰。
【注释】:皇宫的残垣还在冒着寒气,山川被战火烧毁只剩下一片灰烬。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宫阙的残垣冒着寒气,象征着战争后的荒凉;山川被战火烧毁,则代表了自然的破坏。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展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巨大痛苦和毁灭性的后果。吾生太平日,几见此蒿莱。
【注释】:我生活在和平安定的时代,很难再见到这样的荒草萋萋。
【赏析】: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珍视和怀念。诗人通过对比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和个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和难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王昌龄的《出都次芦沟桥》通过对长安的告别、铜人与石马的象征、宫阙与山川的描写以及对于太平日子的回顾,传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历史变迁以及对和平生活的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