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树斜阳鸟雀喧,傲霜残菊在篱根。
只今秋水尚围屋,且喜渔舟直到门。
野渡过桥宽岸迹,邻翁扶杖验波痕。
回头红叶萧萧落,樽酒何妨共细论。

柴门晚望寄王伟儒

满树斜阳鸟雀喧,傲霜残菊在篱根。

只今秋水尚围屋,且喜渔舟直到门。

野渡过桥宽岸迹,邻翁扶杖验波痕。

回头红叶萧萧落,樽酒何妨共细论。

译文:

夕阳下的树林中,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傲立在寒霜中的菊花依然盛开在篱笆边。现在秋天的水还是围着屋子流,而且让人欣喜的是渔舟一直可以开到家门口。穿过乡间的小道越过桥,可以看到岸边留下的痕迹。回头望去,红叶纷纷飘落,何不与朋友一起畅谈呢?

注释:

  • 柴门:指诗人的家门前。
  • 暮色:傍晚时分。
  • 斜阳:太阳偏西时的光线。
  • 鸟雀喧:鸟儿叫声热闹。
  • 傲霜残菊:形容菊花不畏严寒。
  • 篱根:篱笆的根部。
  • 秋水:秋天的水,可能是指池塘或河流。
  • 渔舟:渔船。
  • 野渡:乡村的小河上。
  • :桥梁。
  • 岸迹:河岸的痕迹。
  • 波痕:波浪留下的印记。
  • 红叶:树叶变红的样子。
  • 萧萧:形容落叶的声音。
  • 樽酒:酒杯和酒。
  • 细论:详细谈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首联通过“斜阳”、“鸟雀”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颔联则通过“秋水”、“渔舟”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丰收景象和渔民的辛勤劳作;颈联通过“野渡”、“桥”等地点,表现了乡村的生活气息和人与自然的亲密互动;尾联则通过“红叶”、“樽酒”等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