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兆真陪葬,君臣祭祀同。
青松苍柏树,断续鼓箫风。
只有天难问,曾无日再中。
堂堂今遽尔,莽莽此何穷。
【注释】
(1)挽:吊唁。文忠,即张文忠公,名方平,宋名将,官至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十兆:指宋朝的疆土广大,国土面积达一百万平方公里。(3)君臣:指皇帝和臣子。祭祀:指祭祀活动。同:相同,一样。 (4)断续:断断续续的样子。鼓箫风:比喻奏乐声。 (5)天难问:意为天道难以测度。曾无日再中:意为太阳不可能再次升起。 (6)堂堂今遽尔:意为显赫一时的英明之君突然死去。 (7)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此:代指梁文忠公。穷:穷尽,尽头。
【赏析】
《挽梁文忠公》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梁师成是北宋时期的宦官兼大臣。他以“内侍省都知典承制”的身份,掌管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在宋徽宗时,他权倾朝野,骄横恣肆,为非作歹。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攻陷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赵佶被俘,北宋王朝灭亡了。第二年,高宗即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这时,梁师成仍把持着宰相之职。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金军相勾结,卖国求荣;他纵容部下,贪赃枉法,祸害百姓;他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独霸朝纲。当时,朝中有一股强大的反对梁师成的声浪,他们要求废掉梁师成,另立新相。但是,高宗却听信奸臣黄潜善、汪伯彦等人的话,不但不罢免梁师成,反而把他提拔到更高的职位上。绍兴六年(1136年),高宗又命梁师成任江淮荆浙福建路宣抚大使。不久后,梁师成病死。
高宗为了表示自己对梁师成的怀念之情,特地让臣子为他写了这篇挽词:“十兆真陪葬,君臣祭祀同。青松苍柏树,断续鼓箫风。只有天难问,曾无日再中。堂堂今遽尔,莽莽此何穷。”
“十兆真陪葬”,意思是说,梁师成的墓地占地有一百万平方公里,真是太大了!“君臣祭祀同”,意思是说,皇帝和梁师成都来拜谒他的坟墓,祭拜他的亡灵,这是何等隆重啊!这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了梁师成墓的规模之大,表达了对梁师成的无限崇敬之情。
“青松苍柏树”,指的是梁师成墓前的那几棵古树。它们长年累月地陪伴着他,见证了他的一生。这里的“青松苍柏”,既是指具体的自然景物,也是指象征性的意象——“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它寓意着梁师成的一生都将如那青松般坚韧不拔,如那苍柏一般高洁无瑕。
“断续鼓箫风”,则是指梁师成墓前的石刻乐俑。它们或吹或奏,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往事。这里的“断续”,既是指演奏的节奏,也是指时间的流逝;而“鼓箫风”则是指那些曾经奏响的音乐之声。它们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当年梁师成生前的种种事迹和荣耀。
“只有天难问,曾无日再中”,是说,如今梁师成已经去世,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无法再照耀人间了。这里的“天难问”,既是指天地之间的界限已无法逾越,也是指世间万物都已无法再回到从前;而“曾无日再中”,则是说,太阳已经不会再升起来了。这里的“日再中”,既可以理解为太阳的升落规律,也可以理解为时间的循环往复;但在这里,作者显然是借用了佛教的典故,用“日再中”来比喻梁师成的死亡,表达了他对梁师成的深深哀悼之情。
“堂堂今遽尔”,则是说,梁师成昔日的辉煌已成了过去式,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了。这里的“遽尔”,既可以理解为迅速突然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突然降临的意思;而“堂堂今遽尔”,则是说,梁师成的英明之君突然死去,让人感到无比震惊和惋惜。
“莽莽此何穷”,则是说,梁师成的墓地是如此的广阔无垠,仿佛没有尽头一样。这里的“莽莽”,既是指地形地貌的特点,也可引申为气势磅礴、威势浩荡的气势;而“此何穷”,则是指梁师成的墓地是如此的广袤无垠,仿佛没有尽头一样。这里的“此何穷”,既是对梁师成墓地面积的一种夸张描述,也是对梁师成一生功业的一种肯定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