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无数争来前,黄河春水流涓涓。三年燕赵饱尘土,眼明喜见江南天。
高楼倚空殊岝崿,苏子风流浑如昨。滔滔浊水来昆仑,千古何人见消落。
层城华居十万家,春来飞遍桃李花。通衢南北集行旅,夕阳烟火纷周遮。
长堤去水不盈丈,峨峨倒压重城上。可怜性命轻蜉蝣,忍使儿童狎波浪。
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黄金百万亦虚掷,居民苦瘠蛟龙肥。
间关一夕河堤宿,隔岸疏镫出茅屋。夜半风声若海潮,顿使危心生远目。
君不见桃源口决十丈余,万姓飘荡都为鱼。儒生叹息空道路,归来还读《河渠书》。

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下面是逐句的详细释义和赏析:

1. 渡黄宿徐州堤上

  • 诗句: “渡黄宿徐州堤上”
  • 注释: 描述了一个在黄河边的堤上过夜的经历。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徐州黄河边度过的一个夜晚,可能是一次旅行或者暂时停留。

2. 青山无数争来前

  • 译文: 无数青山争相向前进发。
  • 赏析: 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青山似乎都在向前冲刺,象征着生命力和活力。

3. 三年燕赵饱尘土

  • 译文: 三年来燕赵两地饱经风尘。
  • 赏析: 描述了作者所在地区的战争与动荡,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战争带来的影响。

4. 高楼倚空殊岝崿

  • 译文: 高楼耸立,直插云霄,巍峨壮观。
  • 赏析: 形象地描绘了城市的高耸建筑,展现了城市的繁荣与壮丽。

5. 苏子风流浑如昨

  • 译文: 苏轼(苏子)的才华风流至今依旧。
  • 赏析: 提到了历史人物苏轼,强调了他才华不减当年的意境。

6. 滔滔浊水来昆仑

  • 译文: 浑浊的水流从昆仑山而来。
  • 赏析: 用“昆仑”象征遥远或艰难,表达了河流之水的浑浊与源远流长的意境。

7. 千古何人见消落

  • 译文: 千年之后,又有谁能见证江水的兴衰?
  • 赏析: 这个问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历史变迁的沉思,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8. 层城华居十万家

  • 译文: 层层叠叠的城墙,华丽的住宅遍布四周。
  • 赏析: 描绘了城市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当时城市生活的繁荣。

9. 长堤去水不盈丈

  • 译文: 长堤上的水位并不太高,只有一尺左右。
  • 赏析: 通过对比,强调了堤坝的作用,防止洪水泛滥。

10. 可怜性命轻蜉蝣

  • 译文: 可怜的生命就像蜉蝣一样短暂。
  • 赏析: 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

11. 忍使儿童狎波浪

  • 译文: 不忍心让孩子们戏弄这汹涌的波浪。
  • 赏析: 表达了对儿童保护的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12. 朝廷恩大多灵威,岁发帑藏防堤围

  • 译文: 朝廷恩赐的恩德大而有力,每年都要投入国库来防范堤岸的崩溃。
  • 赏析: 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水利的重视和投入。

13. 黄金百万亦虚掷,居民苦瘠蛟龙肥

  • 译文: 即使花费大量的黄金,也无法阻止堤岸坍塌带来的后果,百姓们因此生活困苦。
  • 赏析: 反映了水利工程失败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14. 间关一夕河堤宿,隔岸疏镫出茅屋

  • 译文: 在一个晚上经历了河堤的险境,在远处看到人家点着稀疏的灯火。
  • 赏析: 描绘了夜晚渡河时的艰辛和对家的渴望。

15. 夜半风声若海潮,顿使危心生远目

  • 译文: 半夜里风吹声如同海潮般汹涌,让我感到心绪纷乱,目光也随之远眺。
  • 赏析: 表达了在逆境中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波动。

16. 君不见桃源口决十丈余,万姓飘荡都为鱼

  • 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桃源口的堤岸溃决了吗?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而流离失所,最终变成了鱼。
  •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古代水利工程失败的描述,揭示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