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陈郎,还记得、吴趋行乐。明月夜、鹍弦凤管,共倾凿落。迟日玉枰花下艇,翠微蜡屐烟中阁。想那年、光景总消魂,浑如昨。
且学织,桃椎屩。且学卖,韩康药。又何妨远蹈,芜城跨鹤。况是竹西歌吹地,一时琴酒堪栖托。问董生、踪迹近如何,仍漂泊。

【注释】

①吴趋:吴地的游乐场。行乐:游玩。②凿落:指弹琴声。③翠微:山色。蜡屐:一种木底布鞋,用蜡涂在鞋底下防滑,登山时穿着。④韩康药:据《列仙传》载,韩康是西汉时的隐士,以卖药为生,故称“韩康药”。⑤芜城:即广陵(今江苏扬州),因古有“十里一置,五里一市”而得名。⑥竹西:晋时王献之爱妾绿珠曾居此,后人因称歌舞之地为“竹西”,后也泛指妓院。⑦董生:指董仲舒,西汉著名学者,汉武帝时被举荐为官,但不肯做官,后来隐居湖湘间。⑧踪迹:《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少学于公孙弘。弘、仲舒俱好公羊春秋学,而弘任事从政之时,仲舒年老失势,于是退居教授,弟子自远方来归之,其家遂立精舍于京师,自此诸经无不读,善属文。

【赏析】

这首词是祝寿之作。上阕写寿主张研铭五十的盛况。下阕写张研铭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怀。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张研铭的祝贺之情。

开头两句:“寄语陈郎,还记得、吴趋行乐。”意思是说,请你告诉这位陈郎,还记得当年在苏州的游赏吗?“记得”二字表明了作者对张研铭往事的了解程度。“吴趋行乐”,是指苏州地区游览名胜,寻欢作乐的情景。“明月夜、鹘弦凤管”,这一句描写的是夜晚苏州的夜景。“明月夜”点出了时间;“鹘弦凤管”则写出了乐器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美妙氛围。

下面三句:“迟日玉枰花下艇,翠微腊屐烟中阁。”意思是说,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坐在花下的船儿里,踏着青石板的船坞登上了阁楼。“玉枰”,指花架。“翠微”,青翠的山色。“腊屐”,用柏叶浸水的鞋叫腊屐,这里指的是踏过的山路。“烟中阁”是指楼阁隐在云雾之中。这三句写的是登阁眺望的景象。

接下来四句:“想那年、光景总消魂,浑如昨。”意思是说,想起当年的情景,总是感到心惊胆战,就像昨天一样。“消魂”,形容惊恐的样子。“浑如昨”则表示时光流逝,一切已如往昔一般。

下面几句是作者对张研铭人生的总结:

“且学织,桃椎屩。”“桃椎屩”是一种用桃花染成颜色的鞋子,这里指代张研铭的服饰。“且学卖,韩康药。”“韩康药”指一种可以治病的药物。这里指的是张研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又何妨远蹈,芜城跨鹤。”意思是说,你完全可以效仿陶渊明辞官归隐,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享受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况是竹西歌吹地,一时琴酒堪栖托。”“竹西歌吹地”指的是苏州一带的音乐文化氛围浓厚。“琴酒”指的是音乐与酒水。“堪栖托”意思是说这里很适合居住和生活。

最后两句:“问董生、踪迹近如何,仍漂泊。”意思是说,请问董仲舒先生现在在哪里?他依旧四处奔波。“踪迹”即行迹。“董生”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儒董仲舒。“仍漂泊”表示他依然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这首词语言平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典故,使整篇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