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无声更漏徐,有怀尘俗感难除。
人情反复知交少,世路崎岖问答疏。
红遍枫林霜落后,白摇芦渚雁来初。
因循太息时光晚,故我依然闭户居。
秋夕书怀
万籁无声更漏徐,有怀尘俗感难除。
人情反复知交少,世路崎岖问答疏。
红遍枫林霜落后,白摇芦渚雁来初。
因循太息时光晚,故我依然闭户居。
注释:
- 万籁无声: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形容夜晚的安静。
- 更漏:古代计时器,夜深时用来报时的一种装置,这里指时间流逝。
- 有怀:有所感慨,有所怀念。
- 尘俗:世俗,尘世。
- 感难除:难以抑制内心的感受或情感。
- 人情:人际关系,朋友之间的感情。
- 反复:多次发生,变化多端。
- 知交少:知心的朋友很少。
- 世路:人生的道路,指世间的艰难困苦。
- 红遍枫林:枫叶被风吹得到处都是,红色覆盖了整个树林。
- 霜落后:霜降之后,枫叶变红。
- 白摇:芦苇随风摇曳。
- 芦渚:长满芦苇的小岛或沙洲。
- 雁来初:大雁刚刚飞回。
- 因循:拖延,不果断。
- 时光晚:感叹时间的流逝。
- 故我:我,此处指作者自己。
- 闭户居:闭门不出,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秋夜中对尘世烦忧的思考和感悟。首句“万籁无声”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紧接着“更漏徐”说明时间的流逝带来了更深的宁静。然而,这种宁静并没有使诗人感到满足,反而引发了他对红尘俗事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无奈与哀伤:“人情反复知交少”,意味着诗人意识到真正的朋友很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充满了变数和复杂性。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失望与忧虑。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加深了对孤独与冷漠的感受:“世路崎岖问答疏”,诗人观察到世界之路充满坎坷,与人交流变得困难。这里的“世路”不仅指实际的旅途,也隐喻着人生中的种种挑战与磨难。
诗的后半部转向自然景观的描述,以枫叶、芦苇等秋天的元素象征生命的无常与美好:“红遍枫林霜落后”,描绘了秋天枫叶的美丽景象,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白摇芦渚雁来初”则通过大雁的归巢,象征着回归和安宁。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因循太息时光晚,故我依然闭户居”,诗人叹息时光已晚,但仍然选择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夜景的描绘、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人生哲理的领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它不仅仅是对个人经历的抒发,更是对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心灵困境和生活困惑的探索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