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轻寒上袷衣,开残婪尾惜芳菲。
荷池波动知风过,竹牖帘开待燕归。
佳句偶从花下得,好春多向雨中违。
小园何事关心甚?
只恐红稀绿转肥。
【解析】
此诗首联写春日景色,二、三、四联写惜花之情。末联抒发惜花之心。
【译文】
连天轻寒已上衣,残花败叶要珍惜芳菲时日。
荷花池水因风波动着,竹窗帘开盼燕归来。
佳句偶从花朵间得到,好春多在雨中违失。
小园何必多关心?只恐红梅绿萼都肥厚了。
【注释】
①上袷衣:加穿上衣。②婪尾:指牡丹。③荷池:即荷花池,泛指池塘。④竹牖:用竹条做成的窗户。⑤好春:美好的春天。⑥佳句:美好的句子。⑦红稀绿叶转肥:红花凋谢而绿叶茁壮。⑧何事:为什么。⑨红梅:梅花的一种。⑩绿萼:荷叶的一种。“肥”是“茂盛”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惜花诗。诗人对盛开中的鲜花十分留恋,但又不能不面对它逐渐凋零的现实。所以,他一方面以“连日轻寒”为由,把盛开的花朵归之于“开残婪尾”,另一方面又担心“荷池波动”、“竹牖帘开”,盼望着春天早日结束,让花儿们得以安享春天的美好时光。全诗构思精巧,用语新颖,语言清新自然,富有情致;尤其是最后两句,更是别致新奇,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这首诗写春景,但重点不在描写春光,而是通过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惜花心情。开头两句,先点明时间,渲染气氛:“连日轻寒已上衣。”这一句是说,由于天气渐暖,连日轻寒,已经使人感觉身上添了衣服。接着便转入正题:“开残婪尾惜芳菲。”这里的“开残”和“残”是同义反复,都是指花朵凋谢而言。“婪尾”,即牡丹,是诗人最爱赏的花。这里说“残花败叶都要珍惜”。可见作者爱花之心是多么深厚。三四两句,则从反面落笔:既然“残花败叶要珍惜”,那么,“荷池波动知风过”,那开放的荷花和摇曳的柳枝就该引起注意了吧!“竹牖帘开待燕归”,燕子也飞回来了,那敞开的窗户里应该也是一片生机吧!五六两句承上而来,进一步写燕子的欢聚:燕子是喜欢热闹的好鸟,它们飞来飞去,忙个不停。这样,作者就更盼望春天快些过去了,好让这些鸟儿能好好地享受一下春天的乐趣。
七句八句紧承前文,继续写燕子:可是燕子还是不够尽兴,因为它们还惦记着别的鸟儿。燕子是喜欢唱歌的小鸟,可它们唱得再好,也比不上那些鸟儿的歌声婉转动听。于是,它们便在花下、枝头寻找佳句、好词,以求一展歌喉,博得主人的欢心。燕子如此用心良苦,真叫人感动。九句十句再进一层,写花儿们也不甘示弱,它们虽然不如燕子那样善于歌唱,但也争奇斗艳,各显其能。特别是那些红色的花儿,虽然凋谢了,但那娇艳的花瓣却更显得鲜艳,而那些绿色的花儿,也因雨露的滋润而长得更加茁壮。花儿们虽然不像燕子那样有声有色,但它们的生命力却更顽强。十一十二两句,诗人不禁赞叹起花儿们来了:“佳句偶从花下得,好春多向雨中违。”原来,这两句是说,美好的诗句往往来自花儿那里,而美好的春光也常常在雨中逝去。看来,诗人对于花儿们真是爱护有加了。十四十五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惜花之情:花儿虽然美丽,但毕竟是短暂的。所以人们应该懂得爱惜它们,不能让花儿白白地开在枝头,而白白地凋谢在泥土里。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对待自己心爱的花朵一样,去珍惜每一朵花儿。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景。作者通过对一个细节的刻画,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使花儿具有了人的性格和情感,生动有趣,形象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