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诵金刚般若经,逍遥物外养虚灵。
居因近竹心无俗,性喜培花手不停。
细草作裀流作枕,远山为户石为屏。
松林反照天然画,一路樵歌醉后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长诵金刚般若经,逍遥物外养虚灵。
- 长诵金刚般若经,表示经常诵读金刚般若经,这是佛教经典,强调空性的观念。
- 逍遥物外养虚灵,逍遥物外是指超脱世俗的纷扰,养虚灵则是指培养内心的清净和灵性。
居因近竹心无俗,性喜培花手不停。
- 居因近竹心无俗,表示因为靠近竹子所以心无杂念。
- 性喜培花手不停,性喜培花是指喜欢栽培植物,手不停则是指不放弃种植。
细草作裀流作枕,远山为户石为屏。
- 细草作裀流作枕,细草作为枕头的材料,流作枕则是指枕头的形状像流水一样柔软。
- 远山为户石为屏,远山作为窗户,石作为屏风。
松林反照天然画,一路樵歌醉后听。
- 松林反照天然画,松林倒影在水中就像一幅天然的画,反照则是指反射。
- 一路樵歌醉后听,一路是指旅途中的风景,樵歌则是樵夫的歌声,醉后听则是指喝醉后欣赏这些美景。
注释:
- 《山居》:《山居赋》为魏晋时期文人陶潜所作,表现了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情趣。
- 长诵:长时间地诵读。
- 金刚般若经: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强调空性的观念。
- 逍遥物外:超脱世俗的纷扰。
- 养虚灵:培养内心的清净和灵性。
- 性喜培花:喜欢栽培植物。
- 手不停:不放弃种植的意思。
- 细草:指细软的草。
- 流作枕:形状像流水的枕头。
- 远山:远处的山峰。
- 户:窗户。
- 屏:屏风。
- 松林:松树林。
- 反照:反射。
- 一路:旅途中的风景。
- 樵歌:樵夫的歌声。
- 醉后:喝酒喝到微醺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林中的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闲适、超脱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如竹子、松树、石头等,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也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嚣的愿望。同时,诗中的禅意和哲理意味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