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关山易惹愁,安眠无虑让沙鸥。
偷闲且种兰三径,赏景惟窥月一楼。
世事风潮何日净,尘寰俗务几时休。
不如匿迹烟波里,泛宅浮家在钓舟。
感时二首
戎马关山易惹愁,安眠无虑让沙鸥。
偷闲且种兰三径,赏景惟窥月一楼。
世事风潮何日净,尘寰俗务几时休。
不如匿迹烟波里,泛宅浮家在钓舟。
注释:戎马:指战马,这里形容战事频繁。关山:指险要的关口与山脉,常用以指边疆。惹愁:惹起愁思。无虑:无忧无虑。沙鸥:水边的鸥鸟。三径:泛指乡野小道。窥:偷看。世事:人世间的事情。风潮:比喻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净:停止。尘埃:指世俗的繁华。俗务:世俗的事务。烟波:水波,借指隐居之地。泛宅浮家:漂泊不定的生活。
赏析:
《感时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诗。此组诗共四首,分别描写了作者对战争、政治、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其中,第一首表现了作者在战争中的忧虑与无奈,第二首则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厌倦和逃避。
“戎马关山易惹愁”一句,反映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感慨。关山,是指险峻的关口和山脉,常用来象征边塞。诗人在这里用“易惹愁”三个字,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这种苦难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诗人通过这一句话,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不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安眠无虑让沙鸥”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沙鸥,是一种生活在海边的鸟类,它们悠然自得,无忧无虑。诗人在这里用“安眠无虑”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境界。这里的“让沙鸥”,实际上是诗人对战争时期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讽刺和批评。他们为了功名利禄而四处奔波,却忘记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
“偷闲且种兰三径,赏景惟窥月一楼”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兰三径和月一楼,都是诗人想象中的美景。这里的“偷闲”一词,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而“窥月”,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和欣赏。这里的“赏景”二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叹,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
“世事风潮何日净,尘寰俗务几时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和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和担忧。风潮,比喻世事变幻莫测;尘寰,指的是世俗的世界;俗务,是指世俗的事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于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的担忧。他认为这样的世界无法得到真正的安宁和稳定,人们需要寻找一个更美好、更和谐的社会来生活和发展。
“不如匿迹烟波里,泛宅浮家在钓舟”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向往。烟波,指的是水面上弥漫的雾气和波浪,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这里,诗人用“烟波”来形容自己的居所,表达了他对于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而“泛宅浮家在钓舟”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理想的隐居生活场景和方式。他希望过上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就像在钓鱼船上一样悠然自得。这种生活方式既符合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