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舆度危岭,兰若响疏磬。
满院修竹深,参天古松劲。
林光静猿心,花气和鸟性。
石龛爇沉檀,香散微风定。
我来礼瞿昙,尘心一时净。
【注释】
笋舆:竹舆,用竹子编的车子。
大目寺:在今浙江天童寺,是南朝梁高僧慧理所建,因地近大目山而名。
兰若(lánruò):梵语“兰若”的省译,意译为空、无,泛指佛教的寺庙、僧院,或特指佛教徒聚居之处。
疏磬(xīn qìng):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声音悠扬。
修竹深:修长的竹林很深。
参天古松劲:参天的古松很苍劲。
林光静猿心:树林里的光线静静地照映着猴子的心。
花气和鸟性:花香与鸟儿的本性相合。
石龛(kān):佛像的安身之窟。
沉檀:檀香木。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大目山大佛寺的诗,写于作者晚年。诗人游历名山胜刹,饱览了大自然的风光,领略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因而产生了一种恬淡宁静的心态。
首联“笋舆度危岭,兰若响疏磬”,描绘了一幅幽雅清旷的画面:竹舆穿行在险峻的山路之上,远处传来了阵阵疏磬声。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大佛寺的幽静,而且表现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颔联“满院修竹深,参天古松劲”,进一步描写了大佛寺周围的环境。这里,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修竹和古松比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追求。这种比喻既富有诗意,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颈联“林光静猿心,花气和鸟性”则表现了诗人对动物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在这里,诗人把山林间的光影变化和花香鸟鸣都视为一种和谐的美,从而表现出了他对自然界的深深眷恋。
尾联“石龛爇沉檀,香散微风定”则是对大佛寺内环境的描绘。在这里,诗人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大佛寺内香烟缭绕、香火鼎盛的盛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宗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大目山大佛寺周围环境和氛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恬淡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