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音怨有思,我诗如此殆天为。
欲穷世事传他日,难写人间尽短诗。
习苦蓼虫惟不徙,食肥芦雁得无危。
伤心群贼言经国,孰谓诗能见我悲。

【注释】

亡国之音:指失意的诗。思:忧思。殆:几乎。天为:天意如此。传他日:流传于后世。难写:不容易表达。苦蓼:一种草,味苦。蓼虫:即蟋蟀,古人常以“蟋蟀”自比。惟不徙:只能迁居而不能离开。食肥:食物丰富。芦雁:即鸿雁,古代诗人常用来比喻高才。孰谓:谁说。见:被。

【赏析】

《我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流离失所后所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反映了杜甫一生坎坷的经历,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以及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首句“亡国之音怨有思”,意为失国的音乐(诗歌)充满了忧愁和思念。这里用“亡国之音”来形容诗歌,强调了诗歌对国家的哀怨之情。

第二句“我诗如此殆天为”,意为我的诗歌如此悲凉,恐怕都是上天的安排。这里杜甫将个人的遭遇归结为天命的安排,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第三句“欲穷世事传他日”,意为想要了解世间的世事,却只能在将来流传下去。这里杜甫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无奈,希望未来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诗歌。

第四句“难写人间尽短诗”,意为很难用诗歌来表现人间的短促和无常。这里杜甫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用诗歌来描绘这些感受是非常困难的。

第五句“习苦蓼虫惟不徙”,意为只有蟋蟀这样的小昆虫,虽然生活困苦却无法迁徙。这里杜甫用蟋蟀来比喻自己,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我价值的质疑。

第六句“食肥芦雁得无危”,意为只有那些吃着丰盛食物的鸿雁,才会感到无忧无虑。这里杜甫用鸿雁来比喻那些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的苦难,因此感到无忧无虑。

最后一句“伤心群贼言经国,孰谓诗能见我悲”,意为那些只顾谋求个人享乐、不顾国家大事的人,怎么能说诗歌能够表达出我的悲痛呢?这里杜甫批判了那些只顾个人利益、不顾国家大局的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悲痛。

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感情,体现了杜甫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