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汝亦去西湖,相阻南归又岁除。
负戴已为今世耻,赁舂曾似彼佣居。
一官鞅掌知能免,诸子儒书日并疏。
为我寄言每相忆,不须还问近何如。

注释:

  1. 别来汝亦去西湖:你离开西湖后,我也离开了杭州。
  2. 相阻南归又岁除:因为我的阻挠,你们无法回到南方过年。
  3. 负戴已为今世耻:背着帽子,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耻辱。
  4. 赁舂曾似彼佣居:像过去的雇工一样,每天辛苦劳作。
  5. 一官鞅掌知能免:一个官位,可以免去很多烦恼。
  6. 诸子儒书日并疏:孩子们都在努力学习儒家经典,每天都很充实。
  7. 为我寄言每相忆:请替我捎去一封信,让我时常想念你。
  8. 不须还问近何如:你不必再问我过得好不好了。
    赏析:
    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充满了浓厚的友情氛围。
    首联“别来汝亦去西湖,相阻南归又岁除”描绘了诗人与好友分别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两人因故不能在一起,只能各自在南方过冬。这里的“南归”既指地理方位,也暗含着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孤独。
    颔联“负戴已为今世耻,赁舂曾似彼佣居”则是对好友的一种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生活状况的担忧。他认为,背负重担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耻辱,而像过去的那种辛苦劳作的生活方式,更是让人难以忍受。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现代社会的繁华与古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凸显出诗人对好友现状的不满和担忧。
    颈联“一官鞅掌知能免,诸子儒书日并疏”则展现了好友勤奋学习的一面。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依然能够专心致志地读书,不断充实自己。这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好友的赞美和敬佩。
    尾联“为我寄言每相忆,不须还问近何如”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切思念和牵挂。他认为,即使不能相见,也可以通过书信来传递彼此的情感。这里的“为我寄言”不仅是对好友的一种期待,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种慰藉。同时,尾联也透露出诗人对好友未来生活的关心和祝愿,希望他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关怀和思念之情。它既有对友情的赞美和歌颂,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