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无大地月长明,圆缺何从灭又生。
玉兔银蟾劳想象,任人惟有可名名。
【注释】
杂诗:即小诗。月圆月缺,变化无常。玉兔,月亮上的传说物事。银蟾,月亮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诗人以“了无大地月长明”起句,点出了月亮永恒不变的特点,接着用“圆缺何从灭又生”来表达诗人对月亮的无限遐想,而“玉兔银蟾劳想象,任人惟有可名名”则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深深眷恋。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
了无大地月长明,圆缺何从灭又生。
玉兔银蟾劳想象,任人惟有可名名。
【注释】
杂诗:即小诗。月圆月缺,变化无常。玉兔,月亮上的传说物事。银蟾,月亮的别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诗人以“了无大地月长明”起句,点出了月亮永恒不变的特点,接着用“圆缺何从灭又生”来表达诗人对月亮的无限遐想,而“玉兔银蟾劳想象,任人惟有可名名”则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深深眷恋。全诗语言简练流畅、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
中秋望月怀古,黄节《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赏析 黄节,字晦闻,广东顺德人,清末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出一幅中秋佳节的壮丽画面,同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此夕高寒:“此夕”指的是这个中秋之夜,“高寒”形容天气寒冷。这里表达的是作者独自在清冷的夜晚
【注释】 万木号风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江山无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万木号:形容树木众多,声音如号角一样。 大梁:《左传》中记载:“晋文公败楚于大隧”,大隧即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驱马:骑马。 问歧途:指寻找道路。 唐土:唐朝国土。 原不国:指唐朝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国家。 豫州:指东汉末年割据河南一带的地方军阀。
【注释】 盆兰:把兰花养在盆里。 滋兰:指培育兰花。 十载:十年。 忽生:突然长出。 双茎:二根茎。 绿叶:绿色的叶片。 沆瀣(hàng xiè):古书中所说的神仙的饮料,即沆瀣水。 留沆瀣:指留下仙露。 化人:道家称仙人为化人。 陋室幽香远:简陋的居室中兰花的幽香传得很远。 媚我寒闺旧梦孤:形容兰花的美丽使作者感到寂寞、孤独。 佳种:好的花种。 秋江:秋天的江水。 奈:无奈。 所思殊
诗句释义 1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 "霜落":描述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草地变白。 - "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山地或高地。 - "草未凋":说明草本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 - "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 - "人物半萧条":形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很多人生活不安定。 2.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 "战农":战争时期的农民,被迫参与战斗。 - "虚移粟"
春日海寺漫题(1903年) 社前无雨燕归迟,春暖棉花尽日吹。 大野草深鸣桔槔,梵宫云静锁葳蕤。 注释: - 社前:指寺庙附近或村庄的地方,没有下雨时燕子归来较晚,春天温暖时棉花一直被吹拂着。 - 大野草深:在广阔的田野里,草木茂盛。 - 鸣桔槔:使用桔槔这种工具来灌溉田地。 - 梵宫:佛教寺院。 - 葳蕤:形容树木茂盛或花草繁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田园景色和寺庙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上或自学时注意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联系作者的背景和注解进行分析,理解其意思及情感。 “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意思是说在桧柏树旁,我停马悲叹,中原大地再次回到宋朝,我要来拜谒岳王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他怀着敬慕的心情来到岳王庙。
这首诗是诗人在1902年梅庄送别邓秋枚去海上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首句“此去江南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邓秋枚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江南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第二句“梅花开处各天涯”,描绘了邓秋枚离开后的景象,梅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他们各自的天涯。这句诗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友谊也不会改变。 第三句“客中元白交如水,海上冬青雪满枝”
注释: 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1903年) 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 独向伊川哀被发,未闻临邑访长头。 乡心迢递三千里,风俗华离十六州。 有日澄清吾岂敢,鸡声寒动九边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903年八月二十八日破晓时从长台关出关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北方关山风光的喜爱。中原地区是中国的腹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注】伯牙,战国时晋国的善弹琴者;断虹:形容景色美丽。 1.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 - 英雄心事:指胸怀壮志的人的心事(这里指诗人自己)。 - 琴中:在琴里寄托了诗人的心意。 - 孤台:一座孤独的山岗。 - 断虹:一道美丽的彩虹。 2. 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 号:呼喊声。 - 朔雁:北方来的大雁。 - 人影瘦:人的体态消瘦。 3.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感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其含义注释: 1. 茫茫八百年间事,起陆龙蛇日泯棼: - “茫茫”意为广阔无边,“八百年”指漫长的历史时期。“起陆”指的是开始行动或崛起,“龙蛇”比喻有才能的人。“泯棼”意味着混乱、混沌。整句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才能的人物逐渐崛起,打破了之前的混乱局面。 2. 岁月忍编黄帝历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全诗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语言精炼而含蓄。首句“旧时人影记周遮”一句中“旧时”指从前或过去的时光;“周遮”是人名,这里代指诗人的友人。第二句“步屟回廊日又斜”一句中“屟”同“屐”,即古代的一种鞋;“屟回廊”形容庭院回廊曲折、幽静;“日又斜”指夕阳西下。第三句“一镜照天仍覆地,眼中何处有莲花”一句中“一镜”比喻天空
这首诗由四句组成,每句都是一个独立的意境。 第一句“孤吟真愧夏虫鸣”,诗人在孤独中吟诗,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诗歌如同夏天的虫儿鸣叫一般单调和平凡。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才能和作品价值的怀疑或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孤独感。 第二句“相跃相从共死生”,诗人用“相跃相从”形容自己与其他志同道合者的关系,表示他们之间相互激励、互相支持,共同面对生死
注释: - 杂诗:指随意写的诗。 - 一雨山云缓缓归:一场春雨过后,天空中的云彩慢慢飘散。 - 西峰楼外隐依微:西峰楼在山的西边,云雾缭绕,若隐若现。 - 回头欲睇丁沽水:转身望向远处的丁沽河,河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 - 不见东流挂落晖:但见河水向东流淌,却看不到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一雨山云缓缓归”
【注释】 书愤:抒发胸中愤懑。襄阳:古地名,在今湖北襄阳一带。虾夷:古代指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赏析】 《书愤》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愤”字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慨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深沉而不失豪迈
注释: 1. 书愤:指抒发心中的愤懑和不满。 2. 过陈不式为无人,谁解尼山语痛辛? 译文: 经过陈国而不表示敬意,是因为他们没有人能理解孔子对尼山的教诲有多么痛苦和辛苦。 3. 老去此忧无可寄,不从今日始伤神。 译文: 我年老的时候,这种忧虑已经无处寄托了,不是从今天才感到伤心。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教诲的深深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年岁已高,却无法完全理解孔子教导的痛苦和无奈
【注释】 十月五夜作:在十月的晚上所作。 危城:城墙险要的地方。 去方:离去的地方。这里指讲学之处。 第三章:即《中庸》第一章。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十月五夜,登临险要的城池上,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危城昏语夜堂堂”,描写了一幅城高月黑的夜景图。一个“危”字,使人联想到那高大坚固、巍然不动的城墙,又使人想到这城下的老百姓正遭受战乱之苦。第二句“辍讲程门有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