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中原,东风忽吹至。
繄彼桃李花,笑知酒阑意。
古人秉烛游,吾今独何志。
草堂来故人,为我道时事。
坐花且开筵,芳菲拂剑鼻。
草木犹春荣,世运何大异。
东望春可怜,千里碧血渍。
山高风鹤哀,将军死无地。
泱泱东海雄,一旦委地利。
岂无鸦儿军,不可收指臂。
兵事三十年,嗟嗟阃外帅。
丈夫拊髀惊,冲冠裂目眦。
我少学兵法,亦明古武备。
何必怯舟师,何必畏利器。
苟得死士心,无敌有大义。
天下岂无人,苍苍果谁寄。
边风吹虫沙,霾雾走魑魅。
壮士怀关东,举酒问天醉。
花落竟无言,奈何夜不寐。

【注释】

①“宴集”句:在桃李花下宴集。

②“春色”句:春天的景色充满中原大地,东风忽然吹到了这里。

③“繄彼”句:桃李花笑知酒阑意。繄彼,犹言桃李。

④“古人”句:古人秉烛游,吾今独何志。古人,指前代贤人、文人。

⑤“草堂”句:草堂来故人,为我道时事。草堂,杜甫自成都西郊草堂迁往浣花溪边的一座茅屋。

⑥“坐花”句:坐花且开筵,芳菲拂剑鼻。

⑦“草木”句:草木犹春荣,世运何大异。草木依然繁茂,世间风云变幻。

⑧“东望”句:东望春可怜,千里碧血渍。东望春天,可惜春天被鲜血染红。这里用“碧血”指战争。

⑨“山高”句:山高风鹤哀,将军死无地。山高风清,鹤鸣悲凄,将军死了无处安葬。

⑩“泱泱”句:泱泱东海雄,一旦委地利。泱泱,广大的样子,指东海。

@“岂无”句:岂无鸦儿军,不可收指臂。难道没有乌鸦那样的军队,不能收复失地?

12“兵事”句:兵事三十年,嗟嗟阃外帅。兵事三十多年来,唉,边关统帅如此无能。阃外,泛指边关。

13“丈夫”句:丈夫拊髀惊,冲冠裂目眦。有志男子拍大腿而惊,怒气冲上头顶而裂开双眼。

④“我少”句:我少学兵法,亦明古武备。我年轻时学习兵法,也懂得古代的兵器知识。

16.“何必”句:何必怯舟师,何必畏利器。何必畏惧水军战士,何必害怕精良的武器。

  1. “苟得”句:苟得死士心,无敌有大义。只要得到勇士的决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2. 《天下岂无人》:天下难道没有人吗?《天下》是《易经》卦名,乾为天、坤为地,乾上坤下表示天地万物。
  3. 苍苍:“苍苍”,青色、葱茏之意,形容天空。
  4. “果谁”句:苍苍果谁寄,苍苍是谁托付的呢?苍苍,苍翠苍郁的意思。
  5. 边风吹虫沙:边风,即北风。虫沙,指蝗虫之类小虫。
  6. 霾雾走魑魅:霾,云烟蔽日的天空。魑魅,传说中的鬼怪。
  7. 关东:指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8. 举酒问天醉:举杯向苍天发问。
  9. 壮士怀关东:壮士怀念关东。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10. 我少学兵法:我年轻的时候学了兵法。
  11. 亦明古武备:也懂得古代的兵器知识。
  12. 何必怯舟师:又何必畏惧水军战士呢?
  13. 何必畏利器:又何必害怕精良的武器呢?
    【赏析】
    此诗乃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落西南一带,与友人相会于浣花溪畔草堂。诗中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痛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感情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写在桃李花下宴集,感慨时局。春色满中原,东风忽吹至;春风拂动着桃花,使酒意阑珊的人不禁笑出声来。“东风忽吹到”暗含了战乱的阴霾,使人们感到春光难留。“春风”两句借自然景致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颔联点题,写宴集时议论时政。古人秉烛夜游,而今我却独有愁思。这两句将古人与自己进行了对比,突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
    颈联写朋友来访,谈时事。草堂来故人,为我道时事。朋友来访,给我讲起时事,使我心情更加沉重。这两句通过朋友之间的交谈,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和对人民的同情之心。
    尾联写夜不能寐的原因。夜半时分,我坐在桌前,打开窗户仰望星空。星星点点的星光在夜空中闪耀,如同战场上的烽火。然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这些美景,因为我知道国家的形势有多么严峻。最后一句“奈何夜不寐”,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
    此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思想深刻。它不仅是一首描写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痛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