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马蹄行不止,历尽千山复千水。
边门未出已难堪,况出边门二千里。
沈阳城北换柴车,柴车换得无人使。
坡陀木石相枝撑,谷口泥淖多呀坑。
日日辕摧与毂折,翻云覆雨如人情。
人情翻覆乌可识,出门步步行荆棘。
涕泪沾巾向北风,但见庭闱死亦得。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如:马、车、柴车、木石、泥淖、辕摧、毂折、人情翻覆、庭闱)并联想相关的历史典故来分析。

译文:

冻得马蹄不能行走,历尽千山万水。

边关城门没有打开,出门已经觉得难耐。

沈阳城北换车,但换来的却是一辆无人使用的破车。

坡上的木石相互支撑,谷口多有泥泞和坑洼。

每天车轮被折断毂子被摧折,如同云层翻腾雨点纷纷。

人的感情变幻无常哪可认识?出门步步行荆棘。

泪水沾湿巾角向北风,只见庭院之内死去也甘心。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创作的一首七律。诗中描写了从京城出发到边地换车的艰难险阻,抒发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不满。

全诗可分为四段。前四句为第一段,写从京城出发到边地换车的艰难险阻;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写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险;最后八句为第三段,借景生情,抒发了仕途不顺的感慨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形象生动传神,富有感染力;用典贴切,意蕴深远;构思精巧,意境开阔,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冰冻马蹄行不止”,这一句是说由于天气严寒,马蹄冻僵了,所以不能前行。“冻”字写出了天气寒冷,大雪纷飞,给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马蹄”两字写出了行人急于赶路的心情,“行不止”三字写出了行人急切的心境。

“历尽千山复千水。”这两句是说经过千山万水的跋涉之后,终于到达边城。“历尽”两字说明路途之遥远,行人之艰辛。

“边门未出已难堪,况出边门二千里。”这两句是说还没走出边关城门就感到十分难过了,更何况还要再走两千里呢?“已”字写出了行人的无奈与痛苦,“况”字写出了路途之远与辛苦之深。

“沈阳城北换柴车,柴车换得无人使。”这两句是说在沈阳城的北边换了一辆没有主人的车来继续行程。“换”字写出了行人的不易和艰辛,“无人使”三字写出了行人的孤独无助,以及内心的凄凉之感。

“坡陀木石相枝撑,谷口泥淖多呀坑。”这两句是说坡上木石交错,相互支撑着前进;谷口多泥淖,又有许多坑洼。“坡陀”、“枝撑”、“泥淖”、“呀坑”等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旅途的艰难险阻。

“日日辕摧与毂折,翻云覆雨如人情。”这两句是说每天都遭受挫折,就像云彩翻覆一样。“翻云覆雨”出自《易经·系辞下》。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的人的行为。“人情翻覆乌可识?”意思是说人情变化不可捉摸,难以了解。这里的“人情翻覆”指官场中的人事关系。“乌可识”的意思是“怎么可以认识”。

“出门步步行荆棘。”这两句是说每次出门都步步艰难,如同走在荆棘丛中一样。“出门”二字写出了行人的无奈与悲哀,“步履”两字写出了行人艰难的处境,“荆棘”一词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和危险。

“涕泪沾巾向北风,但见庭闱死亦得。”这两句是说眼泪沾湿衣巾,迎着北风前进,但见到庭院之内死者也甘心。“涕泪沾巾”形容旅途劳顿和心情苦闷,“庭闱”是指朝廷,“死亦得”表示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整首诗通过写旅途的艰难险阻,抒发了作者对朝廷不重视人才的不满和对前途的悲观失望情绪。

【答案】

换车行

冰冻马蹄行不止,历尽千山复千水。

边门未出已难堪,况出边门二千里。

沈阳城北换柴车,柴车换得无人使。

坡陀木石相枝撑,谷口泥淖多呀坑。

日日辕摧与毂折,翻云覆雨如人情。

人情翻覆乌可识,出门步步行荆棘。

涕泪沾巾向北风,但见庭闱死亦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