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杀伍奢,尚顾谓员曰:“能死与能报,尔我各努力”。
借吴伐楚人,三战鄢郢入。辄鞭平王尸,父兄耻一雪。
当其将出奔,与友包胥别。一曰必覆楚,一曰复楚必。
包胥乞秦师,夜依庭墙泣。饮食不入口,如是者七日。
秦为赋无衣,昭王获反国。方员窘江上,吹箫道乞食。
隐忍就功名,岂非丈夫特。对面峰九疑,人心难可测。
悠悠杯酒间,卖友忽如掷。我必覆楚语,出口随见执。
偶感包胥事,令人三叹息。

【注释】

(1)《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尚曰:“我死,尔可入矣。” 伍员曰:“尚幼,未长大,吾将立之。”

(2)鄢郢:春秋时楚国的都邑。

(3)“当其”三句:指伍员准备逃亡之时,与伍尚分别。

(4)“包胥”二句:一说伍员请求秦昭王派兵救楚;一说伍员请求秦昭王发兵攻楚,灭楚复国。

(5)《左传》:吴子夫差伐楚,及鄢、郢。

(6)《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员乃奔郑,郑君不礼。

(7)《左传》:晋侯使申绍行成于周,王孙满曰:“昔武王克商,作《颂》,自《商颂》以下八章,皆兴德而引美,以为王业。今王不修德而好侵伐,必亡。”

(8)《史记·伍子胥列传》:申包胥如秦乞师,七日不食,日夜哭于秦庭,三日三夕不尝食,秦哀公为之赋《无衣》。

(9)《左传》:楚囊瓦欲袭宋,司马子鱼言不可,囊瓦不听。子鱼曰:“君欲已乎?吾不忍也,若已君命,臣请往行也。”遂出。宋人止之,曰:“天祸我国,何故许之?既许而不至,君其还也。”子鱼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乃往。

(10)《左传》:子鱼夜泣过城,谓其人曰:“吾闻君子不以泣免,吾非斯人之谓耶!吾不忍也,吾不忍也。”

(11)《左传》:楚囊瓦夜与子西谋袭宋。宋华元闻之,乃夜与子反纵之,大败之,囊瓦宵遁。

(12)《左传》:子反夜戒平公,明日日中不共会,遂盟。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全诗以伍员为线索,借伍员杀父兄、鞭平王、乞师等故事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自己的感慨。

首联:“楚子杀伍奢,尚顾谓员曰:‘能死与能报,尔我各努力’。”这是伍员杀父兄之后的故事。在伍员要逃走的时候,他与父亲伍尚告别,并告诉他如果将来能够报仇成功的话,自己也会全力以赴,但伍尚不相信他能成功,认为他不过是侥幸逃脱而已。这里用对话的形式来表现伍员的决心和伍尚的怀疑心理。

颔联:“借吴伐楚人,三战鄢郢入。辄鞭平王尸,父兄耻一雪。”这是伍员逃亡过程中的事迹。伍员逃到吴国后,吴王夫差让他攻打楚国。经过三次战斗才占领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然后杀死了楚平王的尸体,为父兄报了仇。

颈联:“当其将出奔,与友包胥别。一曰必覆楚,一曰复楚必。”这一联写伍员逃亡时与朋友包胥分别的情景。两人约定,一人去向秦国求援,另一人则去向其他国家求救。他们分别后都满怀希望地等待救援的到来。

尾联:“包胥乞秦师,夜依庭墙泣。饮食不入口,如是者七日。秦为赋无衣,昭王获反国。方员窘江上,吹箫道乞食。”这一联写包胥乞求秦国军队来救楚国。他夜宿在城墙下,一边哭一边吃着饭,不吃也不喝。过了七天,秦昭王果然派人前来救援楚国。这时伍员已经困居在江边,于是吹起箫来乞讨食物。

这首诗通过伍员杀父兄、鞭平王、乞师等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自己的感慨。作者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叙述和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的看法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