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最易明,莫甚乎维州。
胡为司马公,古李左袒牛。
信大维州小,要盟乃神羞。
平凉血未唇,万骑声啁啾。
求信于吐蕃,失诸悉怛谋。
且也唐故壤,受降非外求。
维缓关中急,时势尤不侔。
南诏暨回鹘,扼其背与喉。
匪真爱臣唐,悉兵事伛偻。
力能缀回中,岂必维为繇。
即以相业言,卫公固较优。
上党拾芥平,太原反掌收。
独是对策初,奇章骨亦遒。
嗣兹水火分,遂历四十秋。
汉党尚风节,其人争好修。
唐党趋势利,其俗胥沉浮。
繇宋以迄今,党益纷相樛。
声气苟不同,梦寐横戈矛。
门户一以别,骨肉成仇雠。
吞刀割汝肠,缠绵仍未休。
饮灰洗汝胃,渣滓仍复留。
公然遗至尊,独抱社稷忧。
自古空人国,朋党真其尤。
野臣偶念及,血泪纵横流。

让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此诗是咏史之作,通过历史事件的叙述与评论来反映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观察与思考。

诗句:

  • 是非最易明,莫甚乎维州。
  • 胡为司马公,古李左袒牛。
  • 信大维州小,要盟乃神羞。
  • 平凉血未唇,万骑声啁啾。
  • 求信于吐蕃,失诸悉怛谋。
  • 且也唐故壤,受降非外求。
  • 维缓关中急,时势尤不侔。
  • 南诏暨回鹘,扼其背与喉。
  • 匪真爱臣唐,悉兵事伛偻。
  • 力能缀回中,岂必维为繇。

译文:
在历史的纷争中,是非往往最容易被看清,而最让人困惑的莫过于维州之事。司马公为何站在吐蕃一边,就像过去的李左袒牛。因为相信维州的力量较小,所以想要与吐蕃结盟以显示自己的神威。然而在平凉之战,双方的战况并不乐观,吐蕃的骑兵数量众多,声音嘈杂。为了向吐蕃表示诚意,唐军请求投降,但结果却是失掉许多机会。虽然唐朝的旧地还在,但接受降服并不是外界所期待的。在面对关中的危机时,唐帝国显得更加脆弱和无力。南诏和回鹘牵制了他的后路和咽喉。不是真心爱护唐朝的臣子,而是将所有兵力都用于应对这些威胁。如果能有力量去牵制回纥,那么何必一定依赖于维州呢。就凭这一点来看,卫公李光弼的功绩确实比韦皋要好。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注释:

  • 是非: 是非、对错、好坏。
  • 胡为: 为何、做什么。
  • 司马公: 指唐代名将李光弼。
  • 李左袒牛: 指李光弼曾因受到吐蕃的威胁而向吐蕃示好。
  • 信大: 相信、认为。
  • 维州: 指维州城,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 要盟: 要求与吐蕃结盟。
  • 汉党: 指忠于唐朝的党徒。
  • 宋: 指北宋时期。

赏析:
此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政治的观察与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历史人物的态度与做法,以及他们对待国家的态度差异,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诚、勇敢、智慧等品质的赞赏。同时,诗人也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反思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价值观,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