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不怀老母,王事有仓卒。
累月书信稀,世梗道途涩。
从今游子魂,遄归长绕膝。
老仆牵衣谏,忍忘倚门夕。
慷慨语之故,忠孝本一辙。
臣节既已亏,子道亦云缺。
别我太夫人,匪伊常情测。
愿为滂也母,轼母常教轼。
去去勿复言,吾从朱丝直。
侍妾羞瓦全,片时碎双璧。
圣母偕圣君,争光日与月。
烈女殉烈士,比洁冰与雪。
人生无百年,均化为异物。
流芳与遗臭,愿所自树立。
宁无切云冠,俯焉愧巾帼。
昨者妖氛炽,神京遽陷没。
宫殿高峨峨,荡为饮马窟。
空帘翡翠闭,老□鸳鸯坼。
九庙木主灰,百里乾坤赤。
谁哉著柘黄,群然舞袍笏。
或出自西门,低头气塞默。
耳畔笙竽吹,眼前杻械列。
出其东门者,扬扬甚自得。
骑马类夸官,逢人即嗔喝。
明徵理浩荡,高旻昼昏黑。
识字徒美新,翻笑死者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哭马文忠公》。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

第一句:岂不怀老母,王事有仓卒。

  • 注释:难道不想念我那年迈的老母亲吗?由于朝廷紧急事务,我必须立即出发。
  • 赏析:诗人表达了对老母亲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为了国家大事而不得不暂时离开家的心情。

第二句:累月书信稀,世梗道途涩。

  • 注释:几个月来书信稀少,道路艰难,难以通行。
  • 赏析:这里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家乡时,与家人联系减少,生活上的不便和困难。

第三句:从今游子魂,遄归长绕膝。

  • 注释:从今往后,我的灵魂将永远绕着你的腿转。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

第四句:老仆牵衣谏,忍忘倚门夕。

  • 注释:仆人拉着我的衣角劝诫我,我怎能忘记傍晚时分还倚门凝望你的身影。
  • 赏析:反映了诗人与家中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不舍之情。

第五句:慷慨语之故,忠孝本一辙。

  • 注释:我感慨地说出这一切的原因,忠与孝本是同一个道理。
  • 赏析: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自己对于家庭责任的认识和承担。

第六句:臣节既已亏,子道亦云缺。

  • 注释:作为臣子的责任已经失去了,作为儿子的道德也变得缺失了。
  • 赏析:诗人在这里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官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作为一名儿子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第七句:别我太夫人,匪伊常情测。

  • 注释:告别我的母亲,这不是寻常的情感所能测度的。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厚情感,以及离别时的不舍和无奈。

第八句:愿为滂也母,轼母常教轼。

  • 注释:我愿意做您的孩子,像您一样教导我的儿子。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愿意承担起教育和引导的责任,希望成为一个好父母。

第九句:去去勿复言,吾从朱丝直。

  • 注释:去吧去吧,不要再说了,我要沿着正道走。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第十句:侍妾羞瓦全,片时碎双璧。

  • 注释:侍女们因为羞愧而打碎了瓦器,片刻间就碎了两个玉璧。
  • 赏析:通过比喻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后悔和自责。

第十一句:圣母偕圣君,争光日与月。

  • 注释:伟大的圣母和英明的君主一起为国家争光,让太阳和月亮都为之增辉。
  • 赏析:诗人在这里赞美了国家的繁荣和强大,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第十二句:烈女殉烈士,比洁冰与雪。

  • 注释:烈女为烈士殉身,纯洁如同冰雪一般。
  • 赏析:诗人在这里赞美了贞烈女子的高尚情操和牺牲精神。

第十三句:人生无百年,均化为异物。

  • 注释:人的生命有限,最终都将化为尘土,化为其他东西。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第十四句:流芳与遗臭,愿所自树立。

  • 注释:流传美名还是遗臭万年,愿自己能够树立正确的榜样。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品德修养的追求和对后世的影响的期望。

第十五句:宁无切云冠,俯焉愧巾帼。

  • 注释:宁愿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头饰,也要低下头来愧对那些英勇的女英雄。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女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第十六句:昨者妖氛炽,神京遽陷没。

  • 注释:不久前妖氛四起,京城被敌人攻破。
  •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述了战乱时期的动荡景象和自己所处的困境。

第十七句:宫殿高峨峨,荡为饮马窟。

  • 注释:宫殿高大宏伟,如今变成了敌人的巢穴。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的感叹。

第十八句:空帘翡翠闭,老□鸳鸯坼。

  • 注释:空荡荡的帘幕关闭,旧有的鸳鸯图案被撕裂。
  •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场景和自己内心的悲痛。

第十九句:九庙木主灰,百里乾坤赤。

  • 注释:九座祖庙的神位被火焚毁,整个天地都被鲜血染红。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战争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的痛心疾首之情。

第二十句:谁哉著柘黄,群然舞袍笏。

  • 注释:是谁穿着柘黄色的衣服,一群人挥舞着官服和笏板跳舞。
  • 赏析:诗人在这里讽刺了一些人的无耻行径和虚伪表演。

第二十一句:或出自西门,低头气塞默。

  • 注释:或许有些人来自西门,低着头一言不发默默忍受。
  •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绘了战乱中人们的无奈和悲哀。

第二十二句:耳畔笙竽吹,眼前杻械列。

  • 注释:耳边笙簧乐器奏响,眼前刑具排列整齐。
  •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绘了战乱中的残酷景象和自己内心的恐惧和不安。

第二十三句:出其东门者,扬扬甚自得。

  • 注释:走出城门的人,洋洋得意地很自豪。
  • 赏析:诗人在这里讽刺了一些人的得意忘形和盲目自信。

第二十四句:骑马类夸官,逢人即嗔喝。

  • 注释:骑马的人好像在夸耀官位,遇到人便大声呵斥。
  • 赏析:诗人在这里描绘了战乱中一些人的嚣张跋扈和咄咄逼人的态度。

第二十五句:明徵理浩荡,高旻昼昏黑。

  • 注释:光明的治理宽广无边,高高的天宇白天却显得暗淡无光。
  • 赏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于国家治理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十六句:识字徒美新,翻笑死者拙。

  • 注释:只有会识字的人才会感到新奇有趣,却嘲笑死去的人无知笨拙。
  • 赏析:诗人在这里讽刺了一些人的虚伪和无知。

这首诗通过对一系列事件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家庭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正义和忠诚的追求。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