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何德以堪,潸然泪交迸。
道傍拜稽首,贼平贺主圣。
所愧收复晚,迄今始报命。
皇帝文高古,太子书瘦硬。
立碑东渭桥,岂非一时盛。
未几反闲入,延赏工设阱。
痛哭目为肿,恳恻解方镇。
乃至请为僧,谮人亦巳甚。
功名多忧畏,君子宜谛听。
【注】
- 朕:我。2. 堪:能够承受。3. 潸然泪交迸:眼泪像断了线的一样流下来。4. 所愧收复晚,迄今始报命:惭愧的是收复失地的时机已经晚了,到现在才报答了皇帝的命令。5. 文高古:文章写得好。6. 瘦硬:文字简练有力。7. 立碑东渭桥,岂非一时盛:在渭水东岸立碑,岂不是当年天下兴旺的时候吗?8. 未几反闲入:不久又卷入宫廷斗争。9. 延赏工设阱:指张延赏因宦官李辅国的挑拨陷害而死。10. 痛哭目为肿:哭得眼睛都肿了。11. 恳恻解方镇:诚恳恳切地请求解除方镇的职务。12. 至:到、抵达。13. 谮人亦巳甚:说坏话也过分到了极点。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咏史诗的形式,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及其后果,进行评论,表达了作者的政治见解。此组诗共三十首,《新唐书》载其诗“上及天宝遗事”,下及当时政治腐败现象。
第一首《朕何德以堪》,用反诘的语气表明了自己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看法,即认为玄宗有愧于他作为一代明君的形象,而杨妃也有负于她作为美女的形象;同时批评杨贵妃的行为,认为杨妃的“贼平贺主圣”的诗句是虚伪的;并表示自己对杨贵妃的“收复晚”感到惭愧。
第二首《所愧收复晚,迄今始报命》,说自己收复失地的机会已经错过了,到现在才报了皇帝的命。这实际上是在暗示玄宗后期政治上的失误。
第三首《皇帝文高古,太子书瘦硬》,赞扬了唐玄宗的文章写得很优美,而唐肃宗的书法却很生硬。
第四首《立碑东渭桥,岂非一时盛》,指出立碑于渭水东岸,不是当年天下兴盛的表现。
第五首《未几反闲入,延赏工设阱》,指责张延赏因宦官李辅国挑拨陷害而被杀的不幸命运;“延赏”二字暗指“贵妃”。
第六首《痛哭目为肿,恳恻解方镇》,表达自己因为流泪过多而使眼睛肿胀的痛苦心情;“恳恻”一词暗指“贵妃”,意思是说贵妃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
第七首《乃至请为僧,谮人亦巳甚》,批评玄宗晚年听信谗言,把杨贵妃逼上了绝路;“谮人”二字暗指“贵妃”。
第八首《功名多忧畏,君子宜谛听》,指出功名之事常常令人忧虑害怕,而君子则应仔细倾听。这是在告诫玄宗不要过于迷恋权力,要警惕身边小人的挑拨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