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惟甲申岁,三月十九日。
思宗烈皇帝,圣躬殉社稷。
侍臣谁死之,马文忠谕德。
呜呼此一时,天崩厚地裂。
群盗胡为者,末微同虮虱。
出没不可常,随风恣飘忽。
兵法故茫昧,所长惟间谍。
诡称仁义师,黔首为诳惑。
守土乃倡逃,甚者或从贼。
秦关天下险,鸟鼠于焉穴。
尘沙暗汾晋,澒洞连王室。
翠华耻蒙尘,蓬跣诚激烈。
煌煌念百姓,千古悽以恻。
未是无心人,谁能不沾臆。
有躯皆可捐,况乃蒙禄秩。
人伦靡今古,天道有顺逆。
生者牛毛繁,死者麟角特。
腼颜人间世,多至千三百。
殉君十数公,文忠盖其一。
自伤忝侍从,群盗至此极。
主辱臣罪死,主死臣敢活。
五拜十号叫,一叫再流血。
平生简书畏,毕命犹捧敕。
不获把天衣,生与尧舜诀。
庶几帝左右,仍载螭头笔。
转身南向拜,哀哀孺子泣。
这首诗是明朝大臣于谦在哀悼明英宗被俘的《哭马文》中的一句。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含义:
- 哭马文忠公
- 思宗烈皇帝,圣躬殉社稷。
- 侍臣谁死之,马文忠谕德。
- 呜呼此一时,天崩厚地裂。
- 群盗胡为者,末微同虮虱。
- 出没不可常,随风恣飘忽。
- 兵法故茫昧,所长惟间谍。
- 诡称仁义师,黔首为诳惑。
注释:
- “哭马文忠公”:表达对马文忠的哀悼之情。
- “思宗烈皇帝,圣躬殉社稷”:怀念明英宗(思宗)的英勇牺牲。
- “侍臣谁死之,马文忠谕德”:询问那些为国家献身的人是谁。
- “呜呼此一时,天崩厚地裂”:感叹这一时刻的到来。
- “群盗胡为者,末微同虮虱”:讽刺那些盗贼的行为微不足道。
- “出没不可常,随风恣飘忽”:形容盗贼的行动没有规律,难以捕捉。
- “兵法故茫昧,所长惟间谍”:指出战争中最有用的策略是间谍活动。
- “诡称仁义师,黔首为诳惑”:批评一些军队假装仁义以欺骗人民。
- “守土乃倡逃,甚者或从贼”:强调保卫国土的责任。
- “秦关天下险,鸟鼠于焉穴”:比喻秦朝的灭亡和盗贼猖獗的局面。
- “翠华耻蒙尘,蓬跣诚激烈”:表达了对国家尊严的维护。
- “煌煌念百姓,千古悽以恻”:深深思念百姓。
- “未是无心人,谁能不沾臆”:指出没有人能无动于衷。
- “有躯皆可捐,况乃蒙禄秩”:强调即使是身体也可以捐弃,何况是官位俸禄。
- “人伦靡今古,天道有顺逆”:认为人的道德观念古今不变,而天道却有其固有的规律。
- “生者牛毛繁,死者麟角特”: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漠视。
- “腼颜人间世,多至千三百”:形容人们面对死亡时的无奈和恐惧。
- “殉君十数公,文忠盖其一”:表示只有马文忠一人殉难。
- “自伤忝侍从,群盗至此极”:自责因自己的疏忽而导致了如此局面。
- “主辱臣罪死,主死臣敢活”:表达了对君主的忠诚和愿意为君主而死的决心。
- “五拜十号叫,一叫再流血”:描绘了极度悲痛的情景。
- “平生简书畏,毕命犹捧敕”:表达了一生谨慎对待文书的态度以及最终仍然忠于职守的决心。
- “不获把天衣,生与尧舜诀”:表示如果不能挽救局势,只能与天地永别。
- “庶几帝左右,仍载螭头笔”:希望皇帝能够理解并采纳自己的意见。
- “转身南向拜,哀哀孺子泣”:表达了对逝去君王的哀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