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炬成焦土,先人此敝庐。
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
小妇啼开箧,群童喜荷锄。
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

乱后归家

一炬成焦土,先人此敝庐。

有家真壁立,无树可巢居。

小妇啼开箧,群童喜荷锄。

苔花经雨长,狼藉满家书。

注释:

  1. 一炬成焦土:形容战争或火灾造成的破坏,一片焦黑的景象。
  2. 先人此敝庐:指的是祖先居住的地方已经变得破旧不堪。
  3. 有家真壁立:虽然有了家,但家中的墙壁显得格外高大、坚实。
  4. 无树可巢居:没有可供鸟儿筑巢的树。
  5. 小妇啼开箧:年轻的妻子打开箱子哭泣。
  6. 群童喜荷锄:一群孩子高兴地拿着锄头去干活。
  7. 苔花经雨长:苔藓经过雨水的滋润变得更加茂盛。
  8. 狼藉满家书:家里的书籍因战争或混乱而散落一地。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战乱之后归家所见所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家园的变化,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感慨。首句“乱后归家”点明了主题,表达了战后归家的感慨之情。

第二句“一炬成焦土”,形象地描述了战争或火灾后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破坏的痛惜。

第三句“先人此敝庐”,诗人感叹祖先居住的地方已经变得破旧不堪,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四句“有家真壁立”,虽然有了家,但家中的墙壁显得格外高大、坚实。这句诗表达了尽管国家动乱,但人民依然坚守家园的决心。

第五句“无树可巢居”,没有可供鸟儿筑巢的树,反映了战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第六句“小妇啼开箧”,年轻的妻子打开箱子哭泣。这句诗展现了战争中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

第七句“群童喜荷锄”,一群孩子高兴地拿着锄头去干活,表达了战争结束后人们开始重建生活的决心。

第八句“苔花经雨长”,苔藓经过雨水的滋润变得更加茂盛,象征着在困境中仍能找到希望。

最后一句“狼藉满家书”,家里的书籍因战争或混乱而散落一地,反映了战后书籍被摧毁的情况。

整首诗通过对战后家园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破坏的痛惜,以及对国家未来重建的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