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人士走求官,婢膝奴颜眼惯看。
满箧谤书疑帝制,一床踞坐骂儒冠。
总无死士能酬报,每驳言官更耐弹。
人哭感恩我知己,廿年已慨霸才难。

注释

李肃毅侯挽诗四首

  1. 九州人士走求官: 描述的是整个国家的人都在争着追求官职,表现出强烈的功名心。
  2. 婢膝奴颜眼惯看: 描述了人们为了官职不择手段,甚至卑躬屈膝的态度。
  3. 满箧谤书疑帝制: 指满箱都是批评的信件,怀疑这些信是皇帝本人所写,反映了朝廷中对皇帝的不满情绪。
  4. 一床踞坐骂儒冠: 描绘了一个人躺在床上坐着,一边骂着儒家的头冠(象征学问和道德),一边讽刺那些自诩为知识分子的人。
  5. 总无死士能酬报: 指出始终没有忠诚之士来报答皇帝的恩情和牺牲。
  6. 每驳言官更耐弹: 表明即使被言官们反复攻击也毫不畏惧。
  7. 人哭感恩我知己: 表达出自己虽然受人指责,但仍感激这些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
  8. 廿年已慨霸才难: 表达了感慨二十年来自己的才能未能得到重用,感叹才华横溢的人难以在乱世中脱颖而出。

译文

九州之人皆奔求官位,俯首称臣,眼中习见。满箱诽谤书籍令人质疑帝王的统治,而一人盘腿坐在床上,怒斥儒者的虚伪。始终无人能报君之恩,每次受到言官的抨击也无所畏惧。人们对我感激之情,使我感激不尽。二十年来,我深感才华无用,感叹有志之士在乱世难以出头。

赏析

这首诗是李肃毅侯对其遭遇的感慨和反思,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和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与批判。诗中通过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官场的腐败和文人的无奈。尽管面对种种非议和挑战,作者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认为值得珍视的是他的知遇之恩和对国家的贡献。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高洁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